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芦柴棒”的悲剧不能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9: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学进

  在广东南海某制衣厂打工的16岁员工阿平遭遇到的经历活生生地见证了当代“包身工”的苦难处境(详见本报10月10日A13版)。极低的工作待遇,头几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元工资;非人的遭遇,动辄就是辱骂殴打罚跪;失去人身自由,你即使想离开也做不到,厂门口有保安把守。凡此种种,都让人自然想起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来。夏衍写的《包身工》真实地反

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做工的一群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作者刻画了两个人物:“芦柴棒”和小福子。每当想起她们,就能想起包身工的苦难境遇,并对包身工制度充满了无比的愤怒。读完报道,我吃惊地发现,阿平们的遭遇与“芦柴棒”何其相似!

  历史的车轮虽然已经驶进了21世纪,可从各地传来的一些厂家雇用和迫害童工的消息,让人不由得黯然神伤。难道在上个世纪初被夏衍痛斥过的包身工制度至今仍没绝迹,依然在残害下一代吗?

  “芦柴棒”们的悲剧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严查用工企业的招工情况,发现有雇用童工的情况,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厉处罚。公安部门也应当介入,追究迫害童工的保安和老板的刑事责任。新闻媒体应当及时跟进,曝光这类无良企业招募和迫害童工的事实,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迫使其不敢再肆无忌惮地榨取未成年人的血汗。如此,多方合作,方能不致使包身工再版于当世。(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