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东胶州胶东镇慈善事业:一路风雨一路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9:59 人民网

  转瞬间,山东省胶州市慈善总会胶东分会已走过了五个月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五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这五个月,对胶东分会来说,却获得了较快发展,演绎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留下了很多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文明积淀:慈善薪火相传

  日前,胶州市胶东镇残疾人李茂福刚刚卖完自己养鸡场里的200只鸡,数着手里大把大把的票子,李茂福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良多地说,“跟前两年相比,俺如今可是活在蜜罐子里了……多谢吕所长,要不是她,俺真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呢?”

  原来,李茂福因家庭经济困难,前两年还与90多岁的母亲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瓦房里。胶东镇民政所所长吕振秋得知情况后,主动向镇领导请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两年来,吕振秋想尽千方百计帮李茂福办贷款、跑市尝寻信息,并资助她他办起了养鸡场,年纯收入3000多元,使李茂福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而且有了一些积蓄。

  爱是亘古不变的阳光,爱是永恒伟大的乐章。在胶东镇这片沃土上,正因为流淌着爱的旋律,才如此缤纷多采,如此壮丽辉煌。

  胶东人民素有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胶东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了弱势群体,其中有的温饱尚未彻底解决,有的家庭子女上学交不上学费,有的病人患病无钱医治……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胶东镇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2000多人,有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村民600多人,鳏寡孤独150多人,3名孤儿。他们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摆脱困境,只有在外界的救助下,才能维持生活。

  为了让全镇人民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多年来,胶东镇党委、政府在慈善救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用于送温暖工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相继开展了“爱心一日捐”、“绿色通道”等活动,用真诚的心编织起爱的网络,用纯洁的情创造温馨的氛围,使每一个弱者与全体社会成员一起,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丰衣足食的社会大家庭里。

  但同时,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光靠政府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要包揽全部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如何开拓一条新的救助之路,成为胶东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工作的“重头戏”。通过信息调研,他们认为,应该积极响应市慈善总会的号召,成立一种依靠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民间慈善机构。就这样,胶东慈善分会应运而生。

  爱心汇聚:托起希望蓝天

  成立慈善分会,顺应历史潮流,得民心合民意。倡议书发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短短10天的宣传、发动,胶东慈善分会共募集到创始基金130万元,不仅完成了市慈善总会下达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它在胶州市慈善事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5月12日,对于胶东镇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当天慈善分会成立的募捐活动中,小麻湾西村的乡亲们不约而至,在村“两委”大院门前设立的募捐箱前排起了长队,一位70岁的老妈妈在家人的搀扶下,在尤为引人注目。面对记者,她的声音有点颤抖,“虽然我没什么收入,可我一直惦记着要献点爱心帮助那些困难的群众。听到有捐款的活动,我连饭也没吃,就缠着闺女来了,我要捐献100元1

  一个挺着肚子的准妈妈听到消息后,也步行来到捐款箱前,郑重地将一张50元的钞票投了进去,任凭别人怎么询问,她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机会难得,就算是胎教吧,希望宝宝将来也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爱心无轻重,慈善无贵贱。无论是成千上万,还是一分一毫,献出的都是爱心和真情。

  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个人捐第一笔善款500元的韩信沟村70多岁的退休教师、胶州市政协委员刘思政,在动员大会结束的第二天,就捐款500元,并再三表示,因为自己的老伴近几天要做手术,也需要用钱,认捐数额不大,只是聊表心意,令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不会忘记胶东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为了号召大家踊跃捐款,带头从工资里挤出2000元;不会忘记大店村党支部书记姜永福,他积极发动村庄干部、群众捐款,在集体捐资2万元的基础上,干部、党员又奉献出1.4万元;不会忘记胶东

医院和胶州四中,在事业跨越发展、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分别捐款1万元;不会忘记充满无限爱心的胶东人,是他们鼓起胶东慈善事业这艘航船的第一支风帆,托起了希望的蓝天。

  慈善,不仅仅是捐点钱,更珍贵的是献出一片爱心,培养一种善良仁慈的品德,倡导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不少企业家们把捐款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企业文化,一种公民义务。落户胶东镇时间不长的青岛羽翎珊纺织有限公司捐出6万元;青岛四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和青岛正北

房地产有限公司分别捐献5万元;私营企业澳润水务有限公司在年初为党委、政府捐助了一辆商务车的基础上,再次慷慨捐款3万元,青岛龙发热电厂不顾生产经营亏损的困难,捐出1万元……

  雪中送炭:温暖弱者心坎

  有人说慈善是鼓起生活风帆的风,是滋润干渴心田的雨,是温暖冰凉身躯的炉火,是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灯。在胶东镇众多受助者的心里,这话一点不假。

  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贫困而面临失学,因为贫困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望洋兴叹。慈善助学如缕缕春风吹开了这些孩子脸上的愁云,给了多少贫困学生发愤努力的精神食粮,改变了多少孩子一生的命运。

  去年,朱戈刘村苗增升之子考上了大学。然而由于父亲体弱,母亲是残疾人,家庭贫困,在高昂的学费面前,一筹莫展。在开学前夕,市慈善总会在胶东镇慈善分会负责人的陪同下,亲自登门,及时将助学金送到了他手中。浓浓关爱,绝处逢生,让苗增升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像这样因受到慈善资助而圆了大学梦的贫困学生大有人在。

  朱家庄村的大学生吕胜乐,本身家庭是特困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9年从初中升入高中时,因无钱交纳学费准备辍学。小西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传之得知情况后,决心资助该生完成学业。三年高中期间,老吴同志每年两次到其家中送学费。高中毕业时,吕胜乐因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就读,老吴同志又动员其复读一年,复读的学费由他承包。2003年,吕胜乐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明年就要大学毕业。这期间,这名同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道理。老吴同志花费了7年的心血,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合格人才,自己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

  慈善,在救济一些钱物的同时,也在传递人间真情,用爱心滋润受助者的心灵,扬起弱者的生活风帆,激起弱者心灵对社会的真爱。刘家店村民刘秀华的丈夫因

车祸去世、自己身体患病,一家老小生活艰难,镇政府为她家办理了“低保”手续,每月可从镇民政领取40元生活补助,逢年过节还可从政府领到面粉、鱼、肉等。臧家庄村一家三口父亲年近90岁,两个儿子全是残疾人,一个患强直性腰椎,一个罗锅,家中的主要劳力仍是老父亲,基本没有经济收入,生活特别困难,慈善分会的成立,就为他们增加了一条新的救助之路。小麻湾西村村民徐飞,因治病已经家徒四壁,债务累累,经申请、核实、公示,市慈善总会给予了救助,使他得以继续治疗。吕顺乐长期受好心人结对资助读书,如今她已是一名企业工人,她把对社会、对好心人的回报,全部倾注在了为企业创更好效益上。

  慈爱的暖流在涌动,乐善好施、扶贫救困渐成社会风尚……胶东人把温暖洒向全社会,将温馨传入千万家,更是为贫困的同胞送去了党、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爱无止境:慈善任重道远

  胶东慈善分会自2005年5月成立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弘扬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促进了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时,胶东镇慈善事业的发展毕竟还是初创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真可谓任重道远。

  为了确保慈善分会成立后,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救助的作用,胶东镇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保证慈善分会的正常运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和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慈善事业的氛围。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他们将吸纳一批责任心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分会中来,以保证慈善我镇事业健康有序的运作。三是搞好善款的募集和募捐工作。对于慈善款项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总会的章程和基金管理办法,对收支行为严格加以规范,定期向社会公布善款收支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善款切实发挥作用。四是适应市经济,强化慈善资源的动员能力。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学会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慈善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地募捐活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胶东镇的慈善事业一路高歌,再创辉煌。(人民网青岛10月20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