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模拟“临终遗言”无异于扼杀学生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0:00 红网

  “亲爱的父母,现在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居然是在流泪的。”这样的“临终遗言”是一群高二学生在一片黑暗中,借着手中的小手电的一点亮光撰写而成的。前天晚上,交大附中510名高二学生通过“写人生最后一封信”的模拟活动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10月19日国际在线)

  中国人都富于创意,让高中学生写“临终遗言”,这大概也是交大附中教师的一种

创意吧。国外教育形式十分丰富,但却从未听说过有写“临终遗言”教育。相信,在国内也是率开“先河”。只是一个个正如早晨八九点钟太阳般年龄,正满怀希望憧憬未来的年龄,却为了接受所谓的生命教育,而提前为自己写下了令人恐惧的遗书。尽管这只是一次模拟教育,然死亡之类忌讳的东西让未成年的学生来模拟,莫免太沉重太荒唐了。

  交大附中杜淑贤书记表示,让学生模拟过最后一天可以让他们坐下来想想亲人、师长、同学等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哪些值得依恋、哪些值得感激,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学会感恩。真是不说还罢,欲说欲糊涂。精彩的世界,对毫无人生阅历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无不充满诱惑和魅力,什么值得依恋、什么值得感激,他们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吗?花一样的年龄,他们能不珍惜吗?如此模拟“临终遗言”,只能让学生产生人生如梦、人生如戏的感觉。

  何况,想想亲人的关爱和帮助,想想父母的恩情,这是社会风尚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人的一惯道德积淀,而绝非一二次模拟“临终遗言”所能解决的问题。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专著《爱弥儿》里曾说过:“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厌恶感中,最强烈的是对死亡的厌恶”。人应该从学生时代起就学会珍惜生命,学会感恩,使人生充实而丰盈,但这并不能就说明中学生应实践“临终”体验。倘若如此,“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不是也让学生去真正体验一下死亡的感觉?既然厌恶死亡是人的本性,那么再拿死亡来教化学生,这除了让人厌恶和恐惧之外,根本不会产生半点良性教育效果。

  稍前,曾有媒体报道了海口景山学校为开展好“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而组织学生到殡仪馆火化间听火化工人讲解一具遗体是如何火化而成为一堆青灰的。对此,有网友称这是“扼杀学生的成长”。其实,“临终遗言”与“参观火葬潮同出一辙,不但不能让学生从有意义的生命个体中获取奋起的感悟,得到向上的力量,而且只会给学生带来恐惧心理和消极影响。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段,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因而,诸如模拟“临终遗言”之类教育还是不搞为好。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