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百个创业传奇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0:30 新晚报

  本报记者 杨建平 张春杰 胡玥

  在香坊区成高子镇哈成路社区,有这样一位社区主任:她风风火火,带着下岗人一趟趟进城跑贷款;她“一根筋”,只要对下岗职工有利的,啥事都敢去尝试;她不怕碰钉子,就为了辖区内近千户下岗失业人员,再能端上“好饭碗”、“金饭碗”,她奔走于城乡之间……一“奔”就是4年多。

  她叫闫艳茹,一个全社区1600余户居民,都记得她的手机号,走在镇子的大街上,居民都主动跟她打招呼的小小社区主任。

  4年多来,就是这位闫主任,凭着对片内下岗人那份切肤的理解和关注,感动了素不相识的一位又一位办贷人员,感动了整个成高子镇的父老乡亲和那些下岗的兄弟姐妹……

  正是有了这份感动,促使哈尔滨市300万元小额贷款先期落户成高子镇,近百名下岗人员办起了远近闻名的“创业一条街”。

  为此,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她为“就业主任”。

  “我知道下岗人的心情和处境,知道该怎样帮他们”———第一次跑贷款,闫艳茹发誓趟出条路,让更多下岗人享受到政府的好政策

  今年38岁的闫艳茹,曾在几所乡办校当过代课教师,但因为是临时的,经常“下岗”,为此,她说她最了解下岗人。

  2001年,当成高子镇面向全社会招考社区主任时,她毅然报名参加了人生的又一次“上岗”大考。这一次,闫艳茹在30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镇最大、人口成分最复杂的哈成路社区主任。

  当年10月,走马上任的闫艳茹,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在摸社区“家底”时,她深深感受到了一个社区主任肩上的重担。

  哈成路社区,是一个城乡居民混居的社区,镇里城镇户人口绝大多数都是原省和平糖厂、哈尔滨自行车厂等国有老厂职工。1998年起,随着这几家企业的相继关门、并转或破产,工人们全部下岗失业了。赋闲在家的下岗人,无论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陷入了困顿。有着同样下岗经历的闫艳茹深知,在他们遭遇人生这一重大变故时,哪怕来自外界的一个眼神、一句言语,都会令他们信心倍增,从头再来。从此,闫艳茹心里多了一件事,处处牵挂下岗职工的冷暖,只要能碰到政府为下岗职工解决问题的好政策、好消息,她都一一记录在案。

  2003年底,社区下岗职工老袁,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一篇下岗职工能办小额贷款的报道,马上跑来找闫艳茹。闫艳茹看了消息,马上按着提供的电话,找到当时负责贷款的市妇联。从电话里得知,这是政府专门为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推出的小额贷款,如果下岗人自己开买卖、创业,政府可贷给2万元钱,是微利项目还不用花利息。

  “嘿,真有这样的好事!这不正是下岗职工需要的吗,何况下岗职工有知识、有技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当天,闫艳茹拉着老袁就进了城。

  今天找不到人,明天再来。不能这样前功尽弃,凭着非要把小额贷款搞明白,为更多下岗人趟出条路子的念头,第一次进城没摸到门路的闫艳茹,发誓一定要让更多下岗职工享受到国家这一好政策。

  不了解小额贷款相关法律法规,她从报纸、广播上学;不知道申报证件、审批程序,就在一次次跟办事人员打交道中偷偷记下来。

  从此,凭着一股道跑到黑的“虎劲”,闫艳茹一趟趟来往于成高子镇和市区的乡间小路上。

  气温零下二十七八度,庄稼地里泛着白霜,刺骨的寒风冻得人们拔不动腿。可闫艳茹在这条路上第一次跑贷,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经过几个来来回回地进城趟路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万元小额贷款竟然办下来了。老袁也因此成为镇上第一个小额贷款受益人,如今他开的“新世纪美食城”,在镇上已名声大噪。

  看着双腿被冻出风湿病的闫主任,老袁动情地说:“她为啥呀,还不就是想让咱下岗人领到这2万元,下岗后有点儿事做。”

  “成高子片长来了,真狠,一来就领10多个”———小小社区主任,感动一位又一位素不相识的办贷人

  跑贷款本不是社区主任的份内事,特别是有了第一次跑贷的艰辛,闫艳茹对这个份外事,也打过“退堂鼓”。然而每当面对一位又一位老实巴交的下岗职工,因为进城“犯憷”,不擅于跟政府人员打交道,享用不到贷款政策时,她心又软了。

  去年夏天,52岁的“卖菜大哥”杨方找上门来,正为社区事务忙得团团转的闫艳茹,让杨方试着自己先去办,并把办贷款的手续、环节,甚至妇联、银行在哪条街、多少门牌号,坐几路车给杨方交代得清清楚楚。可杨方卖菜在行,对进城跑政府、跑银行,一窍不通。眼瞅着杨方因打憷进城,贷款办不下来时,闫艳茹又亲自出马,踏上了跑贷之路。

  到了市里,碰上办贷人员有事顾不上招呼她们,闫艳茹就领着杨方在走廊耐心地等,有时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一回,就在傻等时,人家已经下班了。

  遭遇了这次“空城计”,闫艳茹改变了策略,再进城时,她们总是在凌晨四五点钟起大早出门,第一个来堵办事人员的门口。当办事人员得知一个小小社区主任,为了无亲无故的片内居民,只身一趟趟进城给他们跑贷款时,办贷人员也被闫艳茹感动了。不久,杨方的贷款也顺利到手。

  这下可不得了,闫艳茹能为下岗职工办贷款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哈成路社区,乃至成高子镇传开了。众多渴望创业、又无资金扶持的下岗职工,也纷纷找到她寻求帮助。

  每次面对下岗人没有来钱道、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有人有来钱道,又苦于没有本钱,而日子窘困时,闫艳茹一次次有求必应。她的“业务”也从一个一个跑,变成了一批一批办,最多时一次要办四五笔。办一次贷款,贷款人加上担保人,凑一块就是10几个。

  成高子地儿偏,距离市区三四十里地,进趟城很不容易。为节省时间,每次成批办贷款,闫艳茹都把大伙召集起来,包辆车一块进城。“10多个人呼拉拉一齐闯进屋,把市担保中心和银行的人都给震住了!”

  提起那次带着大批人马进城,闫艳茹记忆犹新,那天正赶上人家下班,眼看着带来的大队人马白来了,她只好央求看门保安:“小兄弟,我们是成高子来的,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帮帮忙,让我们见一下领导吧……”现场所有人都被闫艳茹感动了。闻讯赶来的市担保中心领导当场拍板,这事一定办好。第二天一辆贷款直通车就开到了成高子镇,在乡下现场受理、现场审核起成高子镇下岗职工的贷款手续。由此,全镇下岗职工办贷时间,比原来“提速”了10多天。

  同样,出于感动和钦佩,专门发放贷款的市商业银行利达支行的工作人员,只要是看见闫艳茹带着下岗职工来了,他们都会尽量放下手里的活,为她们一路开绿灯。

  扶上马送一程,下岗人有了“事业”———全镇人打起“精气神”

  在社区,谁都知道闫艳茹手里有一张大表,表上详细地记录着谁是下岗职工、谁家啥情况、需要怎样的帮助……仅贷款一项,她帮人家把款贷到手,还要根据各家各户特点选择上项目,传递致富信息。她说:“扶上马,送一程才放心,国家的2万元贷款要用在刀刃上。”

  社区居民孙美珠,爱人下岗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里再没有了经济支柱。自己没工作,爱人患有多种疾病,还要养活老人和孩子。为了生计,一个瘦小的女人,不得不买了辆二手小“蹦蹦”四轮车,在镇里拉脚。一年冬天,天冷路滑,她的小“蹦蹦”下坡途中,突然打滑翻车,孙美珠被重重压在车底下,车大梁透过她的头盔,扎破了脑袋。这一“天灾”,毁掉了孙美珠开了10年的小“蹦蹦”,也断了她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得知孙美珠出事,闫艳茹主动到她家,安慰她说:“你脑子挺灵的,还能吃辛苦,不如做点小买卖。”一席话,把孙美珠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在闫主任的鼓励下,她干起了卖瓜子的炒货摊。从办照、联系货源到跑贷款,闫艳茹从头跟到尾。

  如今,孙美珠的小炒货,在全镇干出了名,摊子上瓜子品种就有五六个,淡季时月净收入2000余元,旺季每月达6000余元。

  像孙美珠这样,镇上受闫艳茹帮助的下岗人及家属数不胜数,“博艺电脑美术社”王春利、从事“姐妹编织”的陈艳玲……

  闫艳茹说,对下岗人来说,2万元小额贷款不仅解决了一个家庭的吃饭问题,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回归了社会,重新找到自我,找回了自信。

  目前,镇里多数下岗职工找到了事做,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镇人都有了“精气神”。镇里社会治安发案率大大下降,还带火了镇域经济。

  一封检举信,“查”出个无私奉献的清官———闫艳茹说:居民有不理解的事,说明自己工作努力还不够,是对自己高标准要求的新挑战

  干工作出了名,也免不了被人猜疑,遭受委屈。前不久,一封检举闫艳茹在为下岗工人办小额贷款过程中,接受人家吃请、收受别人钱物的检举信,飞到了镇纪委陈书记那里。

  没想到,经组织一查,反而查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社区主任。对此,闫艳茹坦然地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啥事也就无所谓!”

  就这样,闫艳茹社区主任一干就是4年。4年来,她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

  每天五六点钟,就有居民来堵家门;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平平常常一天接片内居民电话二三十个,最高一次一天竟接了83个电话。

  闫艳茹说,面对老妈妈、爱人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内心深处多的只是歉疚。上中学的女儿没有妈妈的经管,不仅自己会做饭、洗衣,还能自己去医院看病;已被居民称为“代理社区主任”的老母亲,更是义务担当起闫艳茹不在家时记录办事人姓名等杂务。

  而对丈夫,闫艳茹连最基本的睡眠也无法给他保障。她说,丈夫在外跑运输,回家就想睡个安稳觉,可是每次居民的敲门声,都让他无法不开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