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拒设“巴金文学奖”体现文化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0:41 华夏时报

  巴老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有关人员为纪念巴金,提出建议,设立“巴金文学奖”。巴金女儿李小林对“巴金文学奖”明确表示反对。

  “李小林说,一方面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另一方面巴金清醒前就表达过,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有点太多。”

  当前,文学评奖越发泛滥。仅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就非常之多。如果说是为鼓励作家们努力创作才设立“巴金文学奖”的话,意义不大。事实上,近年来许多所谓的获奖作品,读者并不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奖已经成为一种微观权力在对作家进行座次排列,分配奖金,从而产生一定的对文学发展不利的功利性。

  巴金先生曾说,“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不要用我的名字”。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巴金先生淡漠名利,也能折射出巴金先生对文学奖的深刻认知。其实,文学创作不是一种竞赛活动。真正的文学本质是自由文学和独立文学。泛滥的文学评奖,只会加剧文学的功利性,特别是受某些评选机制的影响,种种评奖还会把文学引向某种特定的方向,从而消解了文学的本质功能。

  不设“巴金文学奖”,于巴金先生的文品、人品和成就是无损的。巴金是个体的,巴金是独特的,巴金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有目共睹,在文学界德高望重,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巴金不朽,是巴金的精神不朽。巴金的精神,根本不是用一个“文学奖”所能负载的。

  所以,巴金生前坚持不设“巴金文学奖”,现在巴金走了,其女儿仍然拒绝设立巴金文学奖,这体现了一种文化理性。不设“巴金文学奖”,是对文坛“商贾化,政客化,青皮化”的风气的抵制,是对不良文化风气的一种荡涤,这既符合巴金的生前意愿,也符合巴金“讲真话”的伟大品格。而在“后巴金时代”,比设立“巴金文学奖”

  更重要的就是,以巴金的“世纪良知”、“知识分子的良心”这样的标尺时时去丈量自己灵魂的高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