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心做好国际化大文章(新闻会客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1:50 人民网-华南新闻

  

精心做好国际化大文章(新闻会客室)
记者:刘圣清嘉宾:徐真华

  话题动机

  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凭借其特色办学的比较优势,在教学、管理、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今年适逢该校成立40周年。作为一

个知名的涉外型大学,在日益开放、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以后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就此,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

  嘉宾介绍

  徐真华:江苏无锡人。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赴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修当代法国语言文学和高等教育管理,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师从著名学者黄建华教授,对汉、法近20年来的新词汇进行比较研究,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法语组副组长,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02年在全省高校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

  记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走过了40个春秋。40岁的广外是不是到了不惑的“年龄”?

  徐真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子曰:四十而不惑。不惑即“不困惑”,也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经过这4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清晰,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这40年里,我校积累了较大的“能量”,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为广东建设经济强盛文化大省,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记者:广外一直致力于办优秀的本科大学,而且卓有成效。今后广外会着重向哪个方向发展?

  徐真华:尽管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但学校仍然将着力于办优秀的本科性大学,并于去年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校内外有些人认为,广外已经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了,应该提出更高的办学目标。但我认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多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说明我们所坚持的办学目标是正确的:我校在扩招背景下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我校学生在外语、经贸、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多次获得全国乃至国际的大奖,我校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2003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广外的人才培养规格,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应用型、国际化”。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做了很多探索,可以说成果显著。国际化我们起步较早,但早期步伐不大,这几年加快了步伐。

  记者:社会上有人认为:外语学好了就基本叫国际化。还有人认为“国际化”就是西化,您怎么看?

  徐真华:国际化是一种趋势,是必须要去适应的,与其被动适应,还不如主动去适应。所谓主动适应,就是要主动地去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高等教育规律再认识再探索的过程。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新的规律在形成。我们应主动参与到国际高等教育标准框架和游戏规则的构建之中去,而不是回避,更不是拒绝。同时我们又必须认真对待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平等竞争、双赢互利、以我为主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化首先是把握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通过交流与沟通壮大自己。

  记者:国际化进程对广外有什么意义?国际化给广外带来哪些影响,有何契机?“国际化”具体到广外的现状如何?

  徐真华:国际化对广外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无论是过去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还是合校之后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都属于涉外院校,国际化是学校性质所决定的;其次,广外最近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牢牢把握了“国际化”的脉搏,很难想象没有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机遇广外会有如此快的发展;最后,广外今后的发展,也要在“国际化”这几个字上做文章,学校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这是广外必须要做而且完全有能力做好的大文章。

  近年来,我校的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拥有日、韩、欧洲等外国留学生300多人。我校还积极聘请外籍教师,目前我校的外籍教师人数排在广东高校的前列,而且与英美澳加等国外的十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的关系。与广东其他高校相比,我校与国外学校合作不仅规模大,而且更为规范、更为主动。

  另外,作为涉外型高校,我校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文化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及香港、澳门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我校于2003年成功承办了首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并通过这一平台深化了亚洲大学之间的合作,反响强烈。

  目前,我校与国内名牌大学的差距还很大,如果照他们发展的老路去追赶,在可以预期的将来都难以赶超。但如果从“国际化”这条大道上追过去,可能找到追赶他们的捷径。

  记者:如何理解“办学特色是广外的生命线”这句话?办学特色与国际化关联吗?

  徐真华: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理由。广外的特色就是注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打造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互补的优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方面不一定比名牌大学的强,但在跨文化沟通方面会比他们胜出一筹。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有了独特的市场,学校就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就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办学特色就是广外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外将始终牢记自己的崇高使命,着眼未来,面向世界,保持原有特色,增创新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外语优势突出,文化氛围更为浓郁,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涉外型多科性大学。

  记者:能概括性地描述一下广外的大学精神吗?

  徐真华: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高度提炼,是大学的灵魂,始终处在构建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校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校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的精神追求,但校训与大学精神毕竟不同。在广外40年深厚校园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我们正在提炼和打造自己的大学精神,不妨作这样的概括:“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倡导博学与包容,提倡批判与创新。”当然,我们这里的批判是理性指导下的,是理性的批判精神。

  我常常对我的同事们讲:“我们要跳出广外来看广外”,跳出来,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路、我们做过的事,就会不断地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就会有更清醒的头脑,就可能有创新和进步。

  《华南新闻》(2005年10月21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