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掏出心来”的古往今来(三家村晨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3:14 人民网-江南时报

  “掏出心来”,在成为时代新流行语。这是因为一个老人的离去,使一个时代感到了道德上的压力。显然,“掏出心来”作为老人的愿望,并没有真正实现。

  一些面对老人遗愿痛哭流涕、痛表继承决心的人,却因为态度的虚伪,而变身为小丑。铿锵的决心书,如果是在各种功利的大脑中作出的秀,“掏出心来”岂不是遭到了戏弄?

  今天看到新华网上的一则消息:李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不知道他的这番话语和“用讲真话的方式纪念巴金”的呼唤有没有关联,但是,我从他的这句话中得到了一个启示:“掏出心来”决非笼统之语,它要求人们必须打上鲜明的“身份特征”。李咏之谓“我们”,不妨看作是主持人,或者是央视人,再或者是媒体圈人。“掏出心来”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位。

  其实,“掏出心来”古代人并不陌生。只是,在更多的时候是流于对皇权的愚忠:《礼记·表记》说,“夏道遵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由此推及“夏上(尚)忠”。一部古代史,多少忠臣噫!然而,向皇帝掏心窝子,那更多的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实际上也带有伪忠的因子。海瑞向皇帝狂掏心出来,但对于家人的严苛却使人怀疑他的人格分裂,这样的真与真话精神,难免被非议抵消不少。

  解巴金先生所言,当然与上述的“忠”法无甚关系。今天,我以为必须搞清楚怎么掏心窝子的问题:向甲掏了,转身又对乙收了起来;或者,今天掏了,明天不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给钱掏,不给钱不掏,这决不是巴金先生所倡导的真话境界。

  问题是,这样的“境界”却屡屡成为人间常态。“不要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房”的宏论,是向谁掏心窝子?“怪穷人太穷”的宏论,是向谁掏心窝子?银联今天收这个费,明天收那个费,把方便储户的承诺“咬”得千疮百孔,这又是向谁掏心窝子?……

  或许,我们听到的各种冠冕堂皇的话语,都是有条件的、有范围的真话,那么,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学习讲真话”的进程中,还刚刚翻到原始社会这一页,甚至,还不是。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是为这种时代的症状相呼应的。

  作者为本报首席编辑

  《江南时报》(2005年10月21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