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的文化推介中,文学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巴金走后外媒异常“平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4:17 时代商报

  时代商报讯 17日晚上7点,年逾百岁的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在上海去世,国内各大媒体和民众予以深情哀思,那么,来自海外的声音如何?世界对于这样一位见证世界百年历史,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作家会说些什么。

  那一片“沉寂”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巴金老人逝世的报道。在“今日美国”网站,也没有什么报道。继续搜索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及BBC,唯一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看到一则关于巴金老人去世的简讯——“巴金,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周一于上海逝世……”

  零星的几个纯粹外媒的内容,但都是作家以及作品的简介,至于去年的百年华诞,根本没有提及,至于过去的“老资料”,也基本没有。

  即使在一个世界各国学者研究巴金先生的学术论著列表中,除了中国学者对巴金先生的研究,最多地就是日本学者对巴金先生的评论。但要说到西方学者,关注巴金先生的寥寥无几。

  巴金是这样,那么其他经典作家呢?在对其他中国老一辈文学家(例如老舍先生、朱自清先生)的搜索中发现:结果也和巴金老先生差不多,世界对其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估计。而那些新一代的优秀作家,如余华、苏童等,情况比这些老先生要好一点,但也远远没有达到被“关注”的程度。

  文化推介中的“文学缺位”

  在文化融合、资源共享、信息飞速传播的社会里,外国文化越来越多地打入中国市常孩子读的是《哈利·波特》,年轻人看的是《老友记》,中年人看的是《绝望主妇》,在世界走向我们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成功地走向了世界。问题不在作家身上,而在我们的文化推介上。

  必须看到,现在中国的文化推介已经形成某种体系,我国甚至提出了“文化出口”的概念,但在这些文化推介活动中,文学都被有意无意地冷落了。

  这些推介活动很多是在推介中国的文化“产业”,以及开发文化商机,比如在今年的第八届华商大会上,就明确提出“21世纪是精神产品产业化的世纪,也是文化激烈竞争的世纪。但要把丰厚的文化遗产变成巨大财富,一定要投入巨大力量进行资源裂变和资本运作”,与其他文化领域相比,文学的商机自然要弱许多。

  中国文化应借经济走出去

  虽然文学在文化推介上有许多劣势,但正如某出版界人士曾提出的:“一个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也会成为相对强势的文化。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也与日俱增。中国文化应该借经济快艇走出去”

  在这样的大氛围下,中国的文学已经具备了被世界认识的良好时机,况且,在所有文化领域中,文学最能反映中国人精神气质乃至气度,比如巴金,他能够让西方世界看到《激流三部曲》中中国早已有的人的解放,以及随想录中的中国人的“自我反省精神”。

  一个经典作家,也许就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精神的代言。问题是,如何让他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