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赛风赛纪,十运会之痛(全运会纵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4: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王霞光

  如果有人问:谁是十运会上最“出名”、最“风光”的人?大家最先想到的也许是那些触动了赛风赛纪“高压线”的当事人。破纪录、夺金牌的选手甚至于人气之旺如刘翔者,在他们面前似乎也变得“黯淡失色”。

  因为假摔风波而被令重赛,本来名气不小的奥运冠军孙福明又大大地出了一次“名”。假摔风波的重赛吸引了数百名记者前往观战,从而将人们对十运会赛风赛纪问题的关注推向了极致。

  当然,假摔风波并非个例。在举重预赛阶段,曾出现了某省运动队集体舞弊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摔跤预赛时,十运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有运动队送钱、裁判员收钱的问题。十运会开幕后,不和谐音也屡屡出现。拳击、跆拳道选手纷纷弃权、自行车选手疑遭“暗算”而拒绝领奖……

  赛风赛纪十运会的“关键词”

  应当说,十运会非同以往,是一届极为特殊的运动会,它的特殊性在于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休戚相关,与中国的体育形象,乃至国家的形象密切相连。因此,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赛风赛纪都是十运会的“关键词”。记者随意在网上以“十运会赛风赛纪”为题进行查询,结果发现有13700多条相关内容的各类报道。

  为确保十运会各项比赛能够公平、公正、文明、干净和顺利地进行,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对整治赛风赛纪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教育、自律、制度、监督、惩处”的十字工作方针。另外,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十运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十运会竞赛督察组和十运会兴奋剂检查督察组,专门对十运会预决赛实施全程监督检查。其中,对各省市区都非常重视的“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评选,实行出现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赛风赛纪问题一票否决制。

  在裁判问题上,国家体育总局也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十运会还首次引入外籍仲裁,像曲棍球、激流回旋、帆船3个项目,就引入了9名外籍仲裁。跆拳道项目则聘用了1名中国澳门的技术代表。与此同时,十运会更是增加了兴奋剂检查数量,总检查数比九运会提高了20%。

  重棒之下为何还有人铤而走险

  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曰“没把赛风赛纪当回事儿”。有的人从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赛风赛纪,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赛风赛纪只是口头上这么说,不会动真格,而比赛中的种种“潜规则”实际上还是最起作用的因素。

  二曰“错误的成绩观和政绩观”。全运会的比拼,在赛场上看是运动员的较量,在场下看有时也可以说是各代表团体育官员在“较劲儿”。很多人认为,对地方体育官员来讲,奖牌就是政绩,奖牌的多少甚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升迁,影响着能否保留“乌纱帽”。在体育圈,这恐怕是不言自明的,也可以算是一个“潜规则”。

  三曰“锦标主义和物质利益作怪”。过去,我们总讲体育“为国争光”,“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有些人认为这些话是虚的,他们看到的只是奖牌和奖牌背后的“票子”和“房子”。据了解,现在全运会的金牌“含金量”越来越高,有的代表团恶性攀比,竞相哄抬“牌价”。有的地方,全运会金牌得主不仅有好几十万元的奖金,还能得到一套住房,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家对奥运金牌选手的奖励。

  另外,有的人置赛风赛纪于不顾,主要是摆不正国家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不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从体育管理部门来讲,十运会出了一些问题,当然也免不了责任。具体表现为对赛风赛纪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分析不够。特别是在前期个别项目出现问题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冷静思考不必妄自菲薄

  当然,就十运会的赛风赛纪而言,主流还是好的。十运会武术比赛预赛和决赛阶段实现“零申诉”,跳水比赛的裁判打分没有一次遭到质疑等等,都是很值得肯定的,值得其它项目思考、借鉴。应当看到,赛风赛纪问题并非中国体育界所独有,更非全运会所独有。在国际体育界,发达国家的体育明星服用违禁药品的现象并不在少数,而大型比赛中有悖体育道德的行为也屡有发生。

  针对十运会的赛风赛纪问题,批评很有必要,但有的话也不能说得过了头。

  有媒体和网络发表言论称,全运会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运动员获得参加国际比赛机会的增多,全运会已经没有举办的必要,甚至把赛风赛纪问题完全归咎于全运会本身。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于我们的体育有举国体制的保证。全运会检验了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运动员。”全运会究竟何去何从,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任何事物总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看待十运会的赛风赛纪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冷静、更加客观和更加理性的思考。

  只要全运会存在,只要体育竞赛存在,赛风赛纪将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除了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体育道德教育,还要制定和采取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更加严厉的措施。也许,这是体育管理部门要长远面对的严峻挑战。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1日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