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个一体”力促武侯城乡就业统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6:59 成都日报

  就业问题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程度的重要标尺,劳动就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武侯区以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为构建和谐武侯的关键,躬身实践,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促就业,扩大就业促发展的”辩证发展之路。

  时间对不同的人或许具有不同的意义。2005年,对罗琼瑛、冯军、何有志等人而言,是难忘而幸福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他们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成功实现了就业,迈过了

“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的坎。这一年,和他们一样实现就业的还有很多,这是武侯区以人为本、创建充分就业区的生动实践。

  武侯区把关心、关注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抓紧、抓实,生动地阐释了坚持“三个一体”(即培训与就业携飞,推进城乡就业“思想”一体;就业与发展携飞,推进城乡就业“待遇”一体;城市与乡村携飞,推进城乡就业“环境”一体),力促城乡就业统筹发展的武侯特色之路。

  A培训与就业携飞

  推进城乡就业“思想”一体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制、员工分流,农村土地征用、农民失地……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使这部分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在年龄心理上、知识结构上、就业技能上处于“弱势”。怎样变“弱”为“强”,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呢?武侯区一班人清楚地知道,如何使这部分人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就业问题,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培训是就业之基,该区以培训为抓手,大力拓宽就业之路。

  怎样实现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稳定就业?发生在簇桥街道的一件事,使武侯区一班人开始了新的思索。

  去年底,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吕建昌带着工作人员到簇桥街道吸纳农民就业的皮鞋厂回访慰问,通过培训在厂里工作的失地农民高大姐抱怨说:“才上了几天班就不想干了,厂里离家太远,要走十来分钟。而且不自由。”高大姐的话一直在吕建昌耳边盘旋,培训就等于就业吗?作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武侯区,解决了岗位的瓶颈,那么制约培训和就业统筹发展的瓶颈是什么?那一夜,吕建昌失眠了。

  第二天,一项以破解培训与就业脱节、促进稳定就业的调研课题全面铺开。边摸索边实干,武侯区一班人清醒地意识到,培训打破了就业的技能障碍,而要实现稳定就业,还必须打破岗位和思想观念的制约,而其中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思想观念。该区探索出了“三个结合”的模式,即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头脑风暴”与典型引路相结合、培训就业与培训网络终端相结合。

  武侯区组织力量大规模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在技能培训中加入引导培训的内容,从思想观念、劳动纪律、和谐的劳动关系、规范化工作制度等方面入手,着重开展对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的思想培训,打破就业的观念制约。该区还开展以农民就业论坛为载体的“头脑风暴”行动,并与就业典型案例剖析、“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就业典型引路活动,转变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其适应市场竞争规律和现代城市生活。据悉,该区举办农民就业论坛和典型引路活动十余次,今年上半年6000多失地农民成功实现就业。

  该区还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终端,对培训学员的信息入库建档,进行跟踪后续服务。在武侯区就业服务中心,活跃着一批“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师”,他们从心理上、观念上、思想上对失地农民进行引导、咨询和培训。业内人士坦言,失地农民有了就业指导师,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的就业思想,使他们尽快从思想观念上完成由农民向居民的角色转换。

  B就业与发展携飞

  推进城乡就业“待遇”一体

  纵观武侯的发展史,我们惊喜地发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区十五年来,该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区域经济每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了,武侯区委、区政府将精力更多地聚焦到了可持续发展上。

  在武侯区财政局,我们查到了这么一组数据:全区每年投入600万元以上的培训资金,设立2000万元的区级小额贷款基金,投入近300万元资金在各涉农街道建立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学校……这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包涵着怎样的睿智与谋略?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抓培训促创业,使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就业者的劳动又推动企业和区域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就业与发展,武侯区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谋求实效。

  在武侯区流传着一段佳话。2003年,武侯区簇桥街道搬迁到了新的办公场所,原来的办公地点位于簇桥场镇核心地带,又紧临川藏路,不少商家看中了这块“黄金宝地”,出高价想购买。卖,可以赚回几百万;不卖,拿来做什么呢?簇桥街道的报告引起了武侯区领导的深思,不看既得利益看长远,不看局部利益看全局,武侯区果断决定将这块商业宝地用来建一所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样,簇桥街道不仅没有收入几百万元,反而又拿出150万元修建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对这单看似“亏本的买卖”,簇桥街道党委书记陶小平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自培训学校建立以来,已培训并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1600余人,“我们赚得了农民的稳定就业,赚得了发展,赚得了稳定,这种效益是无限的。”据悉,今年簇桥街道财政收入将突破1.8亿元。

  在就业工作中,武侯区以发展为保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待遇、保障待遇等。该区发放了《武侯区农民就业优惠证》,除不能享受税收减免外,与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同等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安身工程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的救助体系;出台并实施了《武侯区农民参加基本养老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实施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就业网络体系,开展了以订单培训为基础、以创业培训为特色的城乡一体的培训就业体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新增城镇就业12641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1.8亿元,同比增长34.29%。在实践中,武侯走出了一条发展—就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C城市与乡村携飞

  推进城乡就业“环境”一体

  2005年2月19日,漫天飞雪,位于世纪电脑城的武侯区就业服务中心暖意融融,武侯区2005“春风行动”拉开了序幕,1178家单位为失地农民提供了7000余个岗位。这是该区推出的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助推农业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武侯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抢抓机遇拚三年、力争财政翻一番,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文明新武侯”的奋斗目标。为此,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城乡产业互动、资源共享”的城乡发展模式,利用城市与产业的先发优势带动乡村的发展和失地农民就业。就这样,城乡互动、共促共进,武侯区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玉林街道、致民路街道、跳伞塔街道的工业园区已发展到了金花桥、机投桥等地,而区经贸局等部门引进的鞋业企业也落户到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产业的发展又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就业环境和众多的就业岗位。

  为了营造城乡一体、优质高效的就业环境,该区还着力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做好文章。据悉,目前武侯区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已实施城乡规划满覆盖,而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并实施了草金路等重点道路改扩建工程、江安河公园等三大公园建设项目和五大花园综合整治工程。该区还加快簇桥、金花桥、机投桥等小场镇建设,促进农民新居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和就业环境。

  同时,该区以创建充分就业区为载体,以规范化服务为依托,以加强监管为补充,着力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软环境。据统计,两年来,武侯区劳动保障部门共处理群众投诉举报2200件,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案件1300件,为6300名劳动者追回欠薪和加班工资345万元;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一站式服务、跟踪回访服务和服务联络员制度。获得小额贷款并成功创办企业的金花桥街道农民罗琼瑛高兴地说:“优良的就业环境,让我放心大胆地做生意。”

  簇桥街道的宋勇,在参加了武侯区首期创业培训班后,开办了自己的洗车场。创办不久,宋勇就遇到了竞争的压力,随着洗车业的兴起,如何在星罗棋布的洗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宋勇困惑了。这时,他的服务联络员——武侯区干部宋裕远积极地出谋划策。后来,在武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干部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宋勇成功实现创业转型,依托簇桥发达的家具产业,创起了“兰勇家私”的牌子。“我现在常看写刘永好、杨毫创业故事的书,如今有这么好的创业环境,几年后说不定成都就会有个宋勇。”对未来,宋勇充满了信心,他还表示即使以后企业做大了,也会扎根武侯。

  “服务无二元分割”,在武侯区干部们心中,以服务为职责,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据了解,2006年武侯区将实现创建充分就业区的目标;2007年,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文明新武侯。

  笔者手记

  永远的山顶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突破技能障碍、资金瓶颈和机制局限;创新城乡就业模式,变管理为服务,变政府“包干”为市场化运作,变单一就业方式为多元化格局;推进城乡就业思想、待遇、环境一体,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构筑文明新武侯……在武侯人心中,只有永远的山顶;在武侯人行动中,只有永远的攀登。

  于是,我们看到了武侯区一项项发展的数据,不用再撷取,不需再论证,因为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已经昭示了未来,我们坚信和谐文明新武侯的宏伟蓝图必将实现!

  背景链接

  培训特色就业模式

  武侯区推出了以订单培训为基础,以创业培训为重点的特色培训之路。全区培养SYB(创办你的企业)教师6名,其中SIYB(改善你的企业)教师1名,培训学员542人,成功创业326人。

  围绕“三个集中”,以“三个同步”为统领,武侯区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进城乡实现充分就业。即坚持土地征用与农民培训就业同步,开通统筹城乡就业直达车;坚持项目引进与扩大就业同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快车道;坚持企业改制与分流人员培训再就业同步,构筑统筹城乡就业绿色通道。近两年,武侯区开展引导性培训21794人,技能培训141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223人次。采写张瑞琴彭静汪光辉摄影谢明刚(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