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访谈:银监会官员沈晓明谈银行业大要案治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3:11 新华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今天的“新华访谈”。自今年年初银监会开展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目前已有5个省市分行行长以“引咎辞职”或“免职”的方式落马。这5个行长分别是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建行山西省分行行长、农行湖南省分行行长、农行天津市分行行长、交行太原分行行长。我们从中了解到,这些案件中,共追究有关责任人1697人,其中追究领导责任570人。我们也了解到,银行系统的问题还不仅限于此。由此可见,我们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任重道远。

  那么,我们银行业大要案频发的根源是什么?我国将采取什么果断而有效的措施予以坚决的治理?等等。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副主任沈晓明做客“新华访谈”,不仅将向网友们介绍近年来我国治理银行业大要案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经过,还将就上述问题与新华网友开展在线交流。

  作为媒体来讲,银监会一直都是被我们媒体认为非常敏感的机构。今天银监会的沈主任能够做客“新华访谈”,并与我们的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这不仅体现我国银监系统惩治银行系统存在的一些案件、治理银行系统腐败行为的决心,也表现了我们银监系统诚恳地向国人展示他们在这方面努力工作的诚意。感谢沈主任的到来。也欢迎网友们踊跃参与提问。

  “行长经济”将在中国彻底消失
访谈:银监会官员沈晓明谈银行业大要案治理(组图)
  雪夜的情怀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教授认为,面对一起起银行大案,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它们归咎于银行系统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却往往忽视了问题的本质所在——“行长经济”。对此,您怎样看待?事实上,经济学中并没有“行长经济”的定义,“行长经济”并非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现象。以您的理解,社会上为什么会出项“行长经济”这个说法呢?

  嘉宾沈晓明戴教授提的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各级行长个人权力过大。行长个人权力过大的确在国有银行改革以前比较明显,而在中小股份制银行中体现不明显。为什么股份制银行和境内外资银行发生的这些问题比较少?这里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银行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股份制银行一切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外资银行也是如此,因此他们在决策的集体性、执行规章商制度的效力和激励约束机制上都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正印证了当前中、建、工行改革为股份有限公司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目前国有银行已经建立了贷审会,并建立了贷款审批牵头人制度,各级行长已不直接参与贷款审批,副行长作为贷款审批牵头人实行项目轮流“作桩”制度,并且只有一票否决权,以审批人表决决定贷与不贷,并全部记录在案。所以任何一个行长无法决定贷与不贷。而且从今年起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审批已上收至省分行以上。目前,各行正在进行内部业务流程改造,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即下属业务部门直接对上级业务部门负责,减少各级行长的行政干预。未来的各级行长就象大学的校长一样,只是行政管理,负责对当地的市场营销、业务拓展等,而没有直接信贷审批权。我相信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由总行向4-5万个分支行机构的推进,这个问题将会在中国彻底消失。

  主持人网友“带着谦虚的心态不耻下问”:我们通过公开媒体了解到,自年初银监会开展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的半年的时间里,目前已有5个省市分行行长以“引咎辞职”或“免职”的方式落马,他们分别是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建行山西省分行行长、农行湖南省分行行长、农行天津市分行行长、交行太原分行行长。请问,这些行长的落马,是自查出来的,还是其他案件“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出来的,还是群众举报出来的?请问,这些行长的落马又带出多少基层银行人员?涉及多大金额的资金,造成了多少金额资金的损失?

  嘉宾沈晓明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建行山西省分行行长和交行太原分行行长是因为在“7.28”案件中负有领导责任而引咎辞职;农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是因为外部审计检查发现其对所在行违规行负有直接责任而引咎辞职;农行天津分行行长是因为其在任期间所在行有多起重大违规问题而被责令辞去现任职务,违规问题既有自查发现也有外部检查发现。在许多案件形成的过程中,许多银行的行长本人并未直接参与作案,而是由于银监会追究他们对所在行发生重大案件应负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故引咎辞职或被免职。

  完美的追求 能否告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在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中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嘉宾沈晓明我国目前银行有189家,信用社3万多家,总资产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55%。今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案件240多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涉案金额16亿多元,占涉案总金额的一半左右。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案件64件,涉案金额15亿多元。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发现的案件中,新案占27%,陈案占73%。

  主持人网友“王君文”:沈主任,到你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银监分局的.可以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已经被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日程,成绩相当明显.一些基层银行反映,现在检查的频率太大了,有时候一个月就会有三四个上级行的检查组光临.我想问的是,银监会如何建立案件防范的长效机制,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刮风式检查的现象?谢谢!

  嘉宾沈晓明从银监会的角度来看,今年执行案件专项治理并不是说每年都来搞一个案件专项治理年,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多让银行自己加强内控、自己防范金融风险来开展的这项工作。不是什么刮风的做法。

  我国银行案件的职务犯罪占80

  %主持人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提问:刘明康不久前说,我国银行业一直在与风险赛跑。最近银行业出现了一些丑闻和重大案件,这暴露出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刘明康特别提到,银行案件的职务犯罪占80%,尤其是一把手犯罪问题严重,案发在基层的80%,一把手纷纷落马。对于这两个80%的比例,可真是一个不老少的数字,也真有点谓触目惊心了。这是否可以揭示,我们银行的干部选拔体制存在问题?对此,我们银监会是否有过反思?我们的反思是什么?

  嘉宾沈晓明在银行发生的案件中,职务犯罪占比比较高,尤其是一把手犯罪问题比较严重,确实反映出许多需要我们在管理制度方面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当然有干部选拔方面的因素,但也应当承认,许多的银行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手中有了权力,环境发生了变化,面对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诱惑,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干部选拔体制上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任职期间的管理。银监会正在制定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监管办法,以加强对银行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主持人网友多多小卉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不久前对媒体表示,当前我国银行发展面临信用、市场和操作三大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为什么说,信用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这三大风险中,各占多少比例?可是我们还有一位网友有另外的认识。网友爱nimen问:中国金融的最大风险在人,你怎么理解?

  嘉宾沈晓明这个话很有道理,但是风险控制首先是要有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还是在于人的执行,所以人的因素,尤其是在中国法制建设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在人人守法的社会环境也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可能人的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加强人的管理是银监会监管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讲十案九违规,可以看的出来并不是没有制度,而都是人为造成的这些案件。
访谈:银监会官员沈晓明谈银行业大要案治理(组图)
嘉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副主任沈晓明

  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 主要领导仅引咎辞职是否处罚太轻

  主持人网友想替天行道问:我国银行业大案要案频繁发案,绝不是抓几个,免几个,处理几个行长或违法违规者所能奏效的,他们给国家、纳税人造成的巨大损失一定要追赔(包括案法单位因此获得的非法所得),要追究案法单位的上级领导直至银监会的责任!再从立法,制度建设、监管机制方面进行根治!网友聪明蛋问:建行出了张恩照和王雪冰那么大的案件,可是不久前发布的《关于追究案件发生机构及其上级机构领导人员责任的规定》却规定,今后,对管理工作严重失职,导致案件和重大违规问题的机构及其上级机构的领导人员,除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将要求本人引咎辞职。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辞呈的领导人员,上级机构将免去其领导职务。这是否是太宽容了?要知道,宽容无疑就是纵容啊!

  嘉宾沈晓明由于在管理上出现了严重失职导致案件多发和重大违规问题,该机构及其上级机构的领导人员肯定负有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他们应当为辖内出现的这些问题负责。但这些人对案件本身并没有直接责任,不是案件制造者或参与者,因此采取引咎辞职或免职的形式应当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当然,如其个人涉及犯罪还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间接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免职不是“宽容”,实际上是比某些单纯的行政处分更为严厉的一种处理方式。

  银行业腐败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网友“上海之夜”问:银行业腐败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找不到根源就无法根除腐败。因此,银监会从哪些方面根除这些根源?网友“布夫”问,权力的腐败无不是围绕一个“钱”字,大腐大败的无不围绕一个“权”字。

  嘉宾沈晓明腐败的根源就是利益的驱动。根据国际有关方面的统计,人均GDP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发展过程中,腐败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显得非常突出。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法律法规建设跟不上、管理水平跟不上都会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伺机作案。腐败的形成是有社会综合性原因的,同样治理腐败也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大家知道,银行是做钱的生意的,很多犯罪分子把作案目标都盯上银行,这些年暴露的大要案,如南海华光、黑龙江“1.06”案都是内外勾结造成的。我们常讲十案九违规,关键是要加大打击力度。为此,银监会目前正向国务院和人大提出修改刑法,增加多款金融犯罪条款等请求,同时银监会还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法规。银监会将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坚决打击金融领域腐败问题。

  新形势下建立好的金融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主持人网友“冬不去”问:请问沈主任,如何建设新形势下的金融企业文化,以适应金融服务业和反腐败的要求?没有文化的企业终久会出问题的.也不会走远.其凝聚力、服务力、自律力不能持久。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好比人的精神之于身体。

  嘉宾沈晓明银行建立企业文化的这个问题也是银监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中国的企业文化确实比较落后。今年1月份我到香港汇丰银行总部也学习考察了半个月时间,了解到汇丰银行作为世界第二大银行,它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好。它提出5C+1P的企业文化,什么意思呢?5C的意思是保守性、建设性、竞争性、集体性、沟通性。1P就是利润。内涵非常深刻,汇丰银行要求企业每一个员工必须牢记在心,由此给企业造成一个非常强的凝聚力。而在中国目前180多家银行中间还没有一家银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各家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信贷文化。

  主持人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我们不断地听说,现代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为什么,我们银行的案件却一直是有增无减,犯罪级别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不能说,刚刚“初步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就失效了吧?或者是建立了无用的体系?

  嘉宾沈晓明这个问题提的也很好。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的案件暴露的比较多,应当说,这正是我们银行改革和依法严厉打击金融犯罪的结果,使许多往年的犯罪行为被揭露出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大家知道,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占有55%左右的市场份额,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有三家正在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经营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国有银行共有5万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全过程,这其中不可避免地要暴露很多案件和问题,这正是在目前改革过程中引起案件高发的根本原因。据统计,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今年上半年暴露的案件240多起,其中案发于今年以前的占四分之三,新发生案件60多件,占上半年发现案件四分之一。此外,金融法律体系初步建立后,其实施效果需要时间来印证,一些历史积弊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但相信随着金融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有效实施,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科学与发展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曾说,在中行人力资源改革风暴中,全系统已有20名二级分行的行长“下岗”,其中包括了责令辞职、引咎辞职和免职等不同处分,其中免职的人数比较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广东等省份。东北地区免职人数较多是否和去年黑龙江的“高山事件”有关。

  嘉宾沈晓明东北地区的免职人员只有一部分与“高山事件”有关。但也应该说这个地区案件比较多与当地的经济环境有一定关系。东北地区经济落后、企业困难、职工收入较低,其中少数犯罪分子作案多,因此形成的案件受到追究的人也较多。

  主持人网友“银行一员”问:银行现在的问题是领导权力失控,缺乏严格的监督,作为本应是监督主体的广大员工,却成了最严密的监督对象,员工无监督的权力,请问银监会能在此项制度上进行创新吗?

  嘉宾沈晓明现在银行的领导权力所谓失控还是在领导自身没有用好自己的权力而造成个人滥用权力。实际上从领导的上级或者下级都有监督的权力,有的领导滥用权力,其有关上级监督部门也应当负一定的责任。从银监会的角度,要求各个行要有专门的制度要求员工都可以监督他的上级,平时还有监察部门可以监督高级管理人员,而且银监会目前正在制定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的监管办法,这也是从银监会的角度对高管人员,银行行长、副行长这一级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我们随时都可以进行监督处罚。《中国银行业——被宠坏的“孩子》

  主持人网友莲花伊人:最近本人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银行业——被宠坏的“孩子》,感觉写道很不错。文章提到,中国的金融业被政府作为“幼稚”产业保护起来,长期“受宠”,……已经习惯了“受宠”,习惯了要资金、要政策、要保护面对强大的对手——外资银行的迎面而来,他们的认识和准备不足,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综观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前景十分堪忧:国有商业银行——会哭的孩子,政策性银行——长不大的孩子,邮政储蓄——畸形成长的孩子,农村信用社——没“娘”的孩子。文中提到,无论那种孩子,即使没‘娘’,也都有‘奶’吃。文章最后问道,“当‘狼’要来的时候,是不断‘喂奶’呢?还是立即‘断奶’,让他们强身健体,转变观念和机制呢?道理不言自明。”对此,您如何看?对于这种银行状况,从监管角度,我们应该如何举措?

  嘉宾沈晓明应该说,中国目前正在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要真正走向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来经营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有上百年市场化经营历史的国际大银行相比,我们的银行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基础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还相对落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以往承担了很多政策性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比如八十年代国有企业资本金明显不足,大多靠银行贷款高比例负债经营,故而国家才注资弥补历史上形成的欠账,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更好在市场上健康发展,同外资银行竞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否则,一个先天发育不良的孩子怎么同狼进行竞争。另外,我们在加入WTO时专门设置了金融业5年保护期,明年12月11日就要到期,目前银行进行各项改革就是为了到时基本适应同外资进行竞争的环境。

  爱钻牛角尖的人 众多行长纷纷落马,是否影响我们银行业登陆海外证券市场的步伐?

  嘉宾沈晓明一些银行的行长由于涉嫌犯罪落马给银行声誉造成了损害,我们也非常关注因此对这些银行登陆海外证券市场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这些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而不是某个人的银行,个人涉嫌犯罪并不会阻碍这些银行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此类现象应该越来越少,对我国银行业的声誉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应该说不会影响到我们银行业登陆海外证券市场的步伐。大家可以看到,近几天,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行在香港发行股票,冻结资金超过2000亿港币,创近年香港发行冻结资金之最,发行价格明显高于预期,这就说明外国资金看好中国银行业的前景。

  主持人网友残酷的现实问:日前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召开的“金融论坛”上,“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组长李扬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指出,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几年中,在同样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以信贷资产质量来衡量的金融风险,最差地区和最好地区的不良资产率竟相差10倍以上。而在城市金融生态质量排名中,上海、宁波、温州、台州和杭州等排名居前,其中宁波首季的不良贷款率仅为3%,北京约位居第七、八位,而东三省的城市则排名靠后。如按经济圈来分,长三角排名靠前,而珠三角排名居后。对于银行坏账城市差异达十倍这个数字,您如何看?另外,中国社科院在央行的委托下绘制出了第一幅“中国金融生态图”《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状况做了分析评价。据说,对于为第一份对中国金融生态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调查报告,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但一直颇为重视,还应该算是该研究最初的点题人。这份报告说显示的中国金融生态状况室,京沪深排名靠前,河南东北靠后。对此,您了解这份报告吗?对于这份报告的内容,您如何判断?

  嘉宾沈晓明我们赞同这种分析,应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管理水平好,资产质量就好,反之亦然。二是银行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银行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不好,企业财务状况较差,自然就会影响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导致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以浙江为例,其经济环境之优排在全国前列,国内十多家全国性银行在浙江都设有分行,虽然各行全行不良资产率差距是比较大的,但是在浙江的分行不良率都是很低的,这说明不良率的高低同经济环境是有很密切关系的。

  银行上市争第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主持人网友感慨于“无知者无畏”问:今年6月23日,中国交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作为国内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由董事长蒋超良和行长张建国率领的交行后发先至,成为第一家成功登陆海外证券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对此有人说,本来这个“第一”的位置可能是属于建行、属于张恩照的。请问,事实上,是否原本就是建行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张恩照东窗事发,使得交行后来居上?

  嘉宾沈晓明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觉,我们对银行上市采取的完全是按照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则。就拿中、建两行来说,中行去年8月26日挂牌成立股份公司,建行是9月28日成立股份公司的,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中行应排在建行前面上市,但由于各行情况的特殊性,使其改革进展也是不一样的。银行改革是一个统筹的安排,对于许多银行来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恰恰是按建设现代银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走向良性发展的起点。因此,许多银行也表示,他们不会去争上市的第一,而且争到这个第一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各行都是按自己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进行综合改革和推进上市进程。

  主持人网友“鲁国单夫”说,在需要专业人才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制度性的东西,来保障专业人才来尽力施展他的才能。网友“懂得爱的人最可爱”问:朱小华、张恩照、王雪冰、刘金宝、余振东,以及胡楚寿、于大路等人,这么多的银行高层出事,他们现在对自己的问题怎么看?有什么样的反思?他们使国家遭受了多大的经济损失,有多少损失挽回了?当然这还都是说的是有形的经济损失。他们所造成的无形损失是什么?

  嘉宾沈晓明他们目前的心态我没问过,也同网友一样问不到。但我个人判断,朱小华等人对自己出现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内外部原因、主客观原因等,但他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如何看待对待这些问题。我与大家有同感的是不论职务多么高的人,如果触犯了法律刑律,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他们本身是一个教训,对广大银行员工也是一个教育。他们的犯罪行为形成的资金损失是有形的,同时他们也给银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带来了的无形声誉损失,使银行在民众中的信心和信誉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言等于九鼎 能否介绍一下黑龙江“高山案”的处理进展?

  嘉宾沈晓明中国银行“1.06”河松街支行诈骗案仍在查处过程中,尚未结案,但银监会已督促中国银行先期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共处理相关责任人员34人,包括对河松街支行负有管理和领导的上一级机构及上二级机构的责任人员9人,处理了黑龙江省分行负有管理和领导责任的人员13人,其中包括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原行长和多名副行长。对于服刑人员来说,监狱条件再好他们也没有自由

  感动也是一种精神比如,朱小华和王雪冰等都是金融界的才子。案件审理结束后,他们的服刑形式是什么?有关部门是否还可以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将功赎罪,为社会服务呢?

  嘉宾沈晓明不容否认,这两人从事金融多年,在金融方面是专业人才,但不论是谁一旦触犯刑律都要接受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我们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光有才没有德,这也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至于这两人犯罪后采取哪种服刑的方式,我想像他们这种被判刑的人总不会有太轻松的生活吧?我90年在美国丹佛访问学者时曾参观过当地监狱,条件相当好,比如有自动洗衣机房,每天公布当天菜谱,我问为什么提供这么好的生活条件?监狱长是个法学博士毕业兼教员,他告诉我,条件再好他们也是犯人,他们没有自由,人一旦失去自由,一切可想而知。

访谈:银监会官员沈晓明谈银行业大要案治理(组图)
本次访谈主持人

  金融领域发生问题不能过于声张

  平常人的心态就是无奈我们都知道,银行一旦出现大要案,其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远远要比一个大型企业出现的类似情况还要严重。但是,总的给人的感觉是,有关部门对于治理银行大要案的力度还不够大,没有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中纪委、监察部和国资委治理“官煤勾结”的力度和声势那样轰轰烈烈。为什么?难道我们对于银行业存在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吗?

  嘉宾沈晓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家稳定,因此银监会对案件问题的认识应该说是更加深刻的。有鉴于此,针对“1.06”案件发生后,我们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并把今年作为案件专项治理年,连续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商业银行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对案件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发布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规定,要求银行加强基础建设,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金融犯罪,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也应该看到,银行所经营的业务比经营煤矿更为复杂,对银行的管理体制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制度建设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金融领域打击银行犯罪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中外经验证明,银行是一个特种行业,银行的消费者是千千万万的存款人,如果一发生问题就不加区别的披露,就可能出现社会公众对银行机构中大量的中小机构失去信心,不利于社会稳定,这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我们坚持内部处理要严,涉及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但不过于声张。

  切莫“枉评天下”近期内,我们银监会系统还会公布一些大要案的案情吗?或者说,我们手里正在侦办的、已经基本上理出头绪的案件还有多少?他们将会在何时公布?

  嘉宾沈晓明银监会已明确提出了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对于黑龙江“1.06”案和山西“7.28”案等重大案件都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如果还有类似我们认为应当向社会公布的案件,我们也会及时公布的。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在银行系统,无论是总行、还是分行、乃至于一些基层行中,有多少人因为各种问题而被实行了“双规”?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经济问题,又有多少人是因为管理不善的渎职问题?

  嘉宾沈晓明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近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250万人。2005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涉案人员560多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0多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120多人,中层管理人员近100人(管理人员占处理人员总数的40%),一般职员340多人。行政开除213人,撤职77人,刑事处罚106人。同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1690多人,其中追究领导责任570人,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30多人。

  银行案件不会对老百姓的存款造成损失

  主持人 网友七子之歌:我想请问,银行案件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会不会对老百姓的存款造成损失?

  嘉宾沈晓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存款人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银行案件所造成的损失当然要由商业银行自身承担。但案件损失不会损害到广大存款人的利益。随着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立实施,案件造成的损失应越来越小,对广大存款人利益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目前银行存款有29万多亿,而今年上半年所发生的案件造成的损失共十几亿元,所以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来是非常小的。

  主持人网友“大院里主打的孩子”:你们能否回答,今年银行的案件咋这么多昵?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问:我们老是在被告知,要坚决整治银行业的大要案。请问,到目前为止,案件专项治理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嘉宾沈晓明我国目前银行案件高发,应当说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历史积弊在银行机构集中表现的结果,而这些年各种案件80%以上发生在基层行。大家知道,目前四家国有银行市场份额占国家银行业的五成半,其中中、建、工行分别从去年开始改革,去年主要在总部层面,今年上半年开始,各行内部改革正由总行向分支行推进,因此可以说,目前各家银行暴露和查处的案件,也正是因为银行改革和监管的工作成果,也是因为随着改革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使这些过去已发案件隐藏不下去了,并得到发现和查处。我在今年上半年会见中行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信贷风险官时,他也提出这个问题。我说,今年在中国的电视上你还可能会看到不少关于银行案件的新闻,也希望你不要紧张,随着各项改革措施向各分支机构推进,象中行等银行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犯大案的基础不存在了,明年再也看不到此类新闻了,黑龙江高山案应当是绝版了。银行案件高发,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在银行自身体制、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和监管方面查找原因,对外部原因也要认真分析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嘉宾沈晓明此外,由于社会媒体对大要案的集中报导使公众对银行案件比较关注也是给大家造成银行案件高发印象的一个原因。但今年三四月份也有个别媒体甚至将多年前发生并已经清理判决的大案经过掐头去尾把旧闻当作新闻卖了,误导了部分读者。

  嘉宾沈晓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案件成功堵截率比上年同期上升。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有7万多家分支机构和网点,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各类经济案件、违规经营案件、诈骗、抢劫、盗窃案件共676件,涉案金额32.45亿元。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成功堵截率26%,比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成功堵截案件的涉案金额8.6亿元,占所有案件涉案金额总数的26.5%。在676件中,有408件是银行自查和银监会系统检查所发现,占60%。(二)认真立案调查,挖出一批深藏的大案。上半年发生的各类案件中,挖掘出2004年以前作案的案件500多件,占案件总数的70%以上。(三)案件自查发现率提高。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发现案件占案件总数的60%,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四)四家国有商业银行7月份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首次出现下降。7月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生各类案件31件,比6月份减少10件。这是自银监会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以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类案件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嘉宾沈晓明(五)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2季度处理人员370多人,比1季度增加一半;追究责任人数1100多人,比1季度增加500多人。其中追究领导责任400多人,比1季度增加160多人;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25人,比1季度增加8人。

  主持人一些网友也向我们今天的访谈提供了一些银行案件的线索,“十万立封山”这位网友提供的线索以及“外外小溪”向我们提供的一个网址,包括“23455234”、“白洪贯日”、“8198981197111”等等网友向我们提供的一些线索,沈主任都已经注意到了,在此沈主任也向这些网友们提供他的指导。

  嘉宾沈晓明第一步应该跟发生纠纷的银行交涉,如果你认为你的道理非常充分,又不满意,你就可以跟银监会设在当地的派驻机构提出来,因为银监会在各省地市,甚至县都设有机构。但是银监会主要是监管银行的风险和处理银行内部违规行为的,对于一些具体纠纷涉及比较复杂,在法律上,银监会系统不能查到企业,因此在手段上有一些欠缺如果你对银监会的处理不满意,建议你通过律师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这个程序达到最后解决。

  主持人二月份的那场雪:请沈主任具体谈谈,银监会和各银行机构下一步具体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您的回答请一定是具体的而不是例行的。

  嘉宾沈晓明刘明康主席在案件专项治理第五次会议上表示,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银监会提出、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银行业案件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十项措施开展。这十项措施主要包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银行业犯罪的打击力度。(二)实行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各级领导责任。(三)加强任职履职管理,对高管人员实行动态监管。(四)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力量,增强自我纠错能力。

  嘉宾沈晓明(五)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监管,提高信息科技水平。(六)完善会计统计相关制度,加强对中介机构管理。(七)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控制和减少案件损害程度。(八)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九)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做好资产管理公司案件治理工作。(十)提高银监会有效监管水平,发挥专业化监管优势。

  主持人 黄浦江边的徘徊:要想真正的治理就一定要求重点。请问今年案件专项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嘉宾沈晓明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严肃查处已发案件。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查办案件责任制度,建立领导办案负责制,对案件查处不力或有意隐瞒案件的,要追究查办负责人的责任;要集中力量,迅速查结案件,对于重大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求各家银行开展以业务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引发案件的主要问题、重点岗位和人员为主要内容的防范操作风险的专项检查活动。

  嘉宾沈晓明自查的主要内容是:主要业务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包括机构组织控制、授权授信、信贷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联行资金管理等)、会计结算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内部审计等。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是否能够覆盖到所有部门、业务领域、岗位和操作环节,各项业务是否制订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细则;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差错和事故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有效并真正执行。三是开展规章制度专项清理活动。要求各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工作,适时补充、完善规章制度;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专项清理,并对规章制度进行后评价。对无章可循的,要抓紧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杜绝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对现有规章不适应实际发展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和风险的可控性。

  主持人 池塘边的小草:银监会和商业银行在案件专项治理和防范案件风险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嘉宾沈晓明从银监会所做的工作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布置总结案件查防工作。制定了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方案,自2月5日以来就已召开过6次较大规模的案件专项治理会议,期间还多次派工作组到各银监局和各商业银行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本月底还准备召开第七次案件专项治理会议,并邀请国务院有关领导出席并讲话,同时还邀请了公安部、监察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二是及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切实防范银行业案件,建立了案件通报和统计制度,下发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俗称13条)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三是切实抓组织实施,督促商业银行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要求采取完善制度、开展“拉网式”业务大检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加强思想教育等一系列措施防范案件和操作风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持人 缘圆:银监会今年为什么要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是不是再不整治,银行业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了?

  嘉宾沈晓明近一时期,商业银行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金额巨大,情节恶劣,给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深刻地指出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指明了方向。为切实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坚决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保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银监会于2005年2月5日召开了由各商业银行董事长和行长参加的“查防商业银行违法违规案件工作会议”,并以此为开端开展了查防银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还把2005年确定为案件专项治理年。目标是通过案件专项治理,挖掘陈案、堵塞新案,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建立案件防范长效机制。

  商业银行的呆帐最后由谁来买单

  主持人 报国忧无门:中国商业银行里面到底有多少呆帐?这些呆帐最后由谁来买单?

  嘉宾沈晓明首先这个呆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消失。中国目前银行业机构贷款余额是20万亿,平均不良率现在是8%—9%左右。在不良贷款余额中,呆帐部分只占10%以下。因此,呆帐的总额不算很大的。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利润来提取波备,通过波备核销呆帐来解决。所以不存在由老百姓买单的问题。

  主持人 李金蔚:提问:沈主任,您是否认同亡羊补牢,莫如未雨绸缪!是否应该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并重?!

  嘉宾沈晓明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金融体制改革与监管,我们认为应该并重。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所以监管要与之配套进行。通过两方面的工作,使整个金融体系能够稳健的运行。

  主持人银行业的监管治理问题,不仅只是银行监管系统自身内部的问题,也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我们感谢银监系统不辞辛劳地工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不能脱离的金融环境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保障,当然,我们希望你们的工作再大一些,以便让一些可能的潜在的犯罪分子在一个严密的监管体系中,无任何可乘之机。当然,我们更希望每一位银行高管人员能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职业的要求,克尽职守。谢谢沈主任。

  嘉宾沈晓明 谢谢各位网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