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八靠”撑起农民致富的蓝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9:03 人民网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有9亿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只要抓住农民这个“大头”,瞄准农业这个“基础”,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光明大道。

  笔者在地方政府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多年,经常往乡下跑,时常听到农民这样朴实而又风趣地说:“我们农民条件并不高,给点儿政策就‘活跃’,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这里有许多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部分农村的贫困状况,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环境的原因,还有政策和人为的因素;在新时期怎样让农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实现繁荣,缩小城乡差距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八靠”:

  一靠“政策稳农”。党中央近几年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了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要标志的各项惠农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和“指路灯”。从过来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是:上边的政策好是好,就是下边落实不太好。由于许多富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极个别地方还时常推行违背农民意愿的所谓“土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最担心落实政策“赊帐”;减、免、补“打白条”。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贯彻“十一五”规划中,要把落实党的各项富民政策作为执政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贯彻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抓到位,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舆论导向力度,把党的富民政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保护伞”。实践证明:狠抓政策落实也是解放生产力;政策有神奇的感召力、动员力和凝聚力,她可以把蕴藏在农民身上的爆发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化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之源”。

  二靠“科技兴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面向现代农业进军的新时期,农民对先进科学实用技术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向农民多提供和传授适宜本地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实用技术知识,彻底打破生产周期长、投入高、产出少、效益低的传统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要向农民敞开培训大门,健全和完善农业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继续实施农村“科技星火燎原”计划,发挥科技先导、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不断提高科技增收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和份额。

  三靠“项目强农”。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必须以项目为载体。实践证明,没有一定数量、规模、效益型的项目,经济发展就没有强大的牵引力、拉动力;上一个好的项目,就等于打造一座“银行”,构筑一座发展平台。因此,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帮助农民精心谋划一批短平快、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农业生产项目。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形成“以农为本、项目牵动、多元并举、统筹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格局。

  四靠“流通活农”。流通是农民增收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农民迫切要求整顿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严打伪劣假冒产品,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广辟“绿色通道”。鼓励农商挂钩,农企联姻,发展订单农业,规范产销合同,建立风险共担、重在诚信的“承诺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各类流通组织的依法监督和管理,为农民搞活农产品流通创造宽松条件。

  五靠“开发富农”。农业开发是挖掘生产潜力、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在深度开发、科学开发、长效开发上大做文章,并针对资源浪费、资本闲置、土地使用、村镇规划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引导农民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有效资源,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防止盲目开发。坚决杜绝“依靠牺牲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要把农业开发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依法管理。

  六靠“服务助农”。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时常遇到多种“难题”和“愁事儿”。尤其是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千变万化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承包、投入与收益、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等方面都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程度不同地困扰着农民增收。因此,健全和完善多功能、系列化、全方位的农业服务组织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早已证明:农业生产要大上,服务工作要跟上,支农工作要加强。目前应加强对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真正为农民增收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取缔“乱收费”。目前农民最盼望和需要地是朴素真诚的“亲情服务”,公平、公正、合理的交易。

  七靠“法制护农”。农民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然而,农业生产中引发的各类民事纠纷和农村一些“小偷小摸”现象以及毁林、毁田、杀人放火等重大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还有不良社会风气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加之少数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矛盾重重,信访事件屡屡发生,既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也程度不同地干扰了各级领导的精力。应大张旗鼓地开展和普及法律下乡,让农民学法、懂法、会用法,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严打”和“打假”力度,落实综合整治措施,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驾护航,让农民安心务农,脚踏实地搞生产,一心一意奔小康。

  八靠“党建保农”。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执政努力。实践证明:光靠外援和帮助,不如建个好支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是引领农民增收的政治保障。现在,单纯依赖城市“反哺”农村,并非是“根本”的出路,应该鼓励农民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和自我“造血功能”,形成城乡良性互动,优胜互补,共同富裕的新格局。时下,农民盼望村干部“别学坏”、“搞腐败”,能够与他们一起同甘共苦、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大业,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盼望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