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玩转梦之城 博客网站登陆人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20:39 人民网

  

玩转梦之城 博客网站登陆人大

  “以笔当剑,写尽天下文章。博客精英,成就传奇梦想。”

  10月17日晚7点,逸夫会议中心,随着响亮的口号,由中国博客网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接力传媒协办的“博客文化校园行”活动在人大拉开了帷幕。“玩转梦之城”是这个夜晚

的主题。

  主持人简短地介绍了博客的文化理念,并利用幻灯片向观众展示优秀的博客作品。之后就是有着U盘、手表等丰厚奖品的互动游戏。

  观众根据进场时领取丝带的颜色,被分为红、黄、蓝、绿、紫五队。每队的队名都取自著名网络博客作者的笔名——“荆小猫的梦想”、“Tracy的城堡”、“悠言悠语”……观众中自发的选手参与游戏,然后全场观众给与评分,记在一块写着“博斯达克交易大厅”的记分牌上。首先进行的游戏是看图编故事,对着幻灯片,选手们讲着轻松幽默的搞笑爱情故事。在模仿秀环节,选手们姿态各异地模仿着“桃谷六仙”以及《我的野蛮师姐》、《人鬼情未了》中的男女主人公。接下来的“现场涂鸦”和“听RAP写歌词”更是让全场笑声飞扬。

  紫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博客文化校园行”活动还没有结束。近期还会有“博客多媒体之夜”、“博客论坛”、“博客图片展”、“博客生活秀”一系列活动在人大举行。(韩祖亦谷晶晶李跃群付磊)

  博客文化周现场纪录

  10月19日,2005年博客文化校园行人大第二场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这次活动由北京博客时代信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团委主办,由新闻学院接力传媒承办,本次活动也、吸引了多家媒体,更是吸引了众多的人大同学。

  动正式开始前的一系列短片使一些仍对“博客”概念比较陌生的同学对“博客”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些有趣的短片也活跃了场内气氛,为后面的节目做了很好的铺垫。北京博客信息时代有限公司音乐频道主编徐鲤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出场后简要地介绍了本次活动,同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博客”的内涵,指出博客是一种多媒体网络日志,它的理念是“你我的网络”。

  接下来进行的是活动的第一项“博客电影”。虽然场下的同学早已看遍了各种风格的电影,但是形式新颖的博客电影还是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它凝练的情节、另类的风格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在场的同学大开眼界。电影展播之后,主持人对博客电影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它一种开放性的电影形式,任何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且邀请电影导演小江谈了对博客电影的看法。接下的互动节目“剧本接龙”邀请了在场的同学参与,参加游戏的同学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极尽搞笑之能事,场下笑声不绝掌声不断。

  活动的第二项是“图片博客”,看这一副副妙趣横生的图片,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把生活的点滴永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居然可以如此有趣。组织者这次不仅展播了专业博客的作品,而且还邀请一位人大同学展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同学们看到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屏幕上闪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随后的现场抽奖活动把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六位同学有幸成为了幸运儿。

  “播客”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项。“来的都是客,全凭一张嘴。”这句话充分地表达了“播客”的特点。首先播放的布兰尼、布什合施瓦辛格的个人播客显示出了“播客”在西方所占的重要地位。在之后的游戏“看图片,做播客”中,人大同学充分展示了人大学子的风采,他们个个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连主持人都甘拜下风,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

  最后,在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中,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吕建新)

  越分享越多,利用群体的力量打造一片新的天空

  ——访北京博客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音乐频道主编徐鲤

  徐鲤,北京博客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音乐频道主编。在10月19日的多媒体之夜上,他客串了一次现场主持。他用其为博客工作多年的经验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到场的同学们直观地展示了博客的精神。

  活动间隙,记者对徐鲤进行了采访。他用“今晚活动很成功”这样依据简短的话对当晚的活动做了一个总体的评价。并且他还称赞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接力传媒为这次活动所做的各种准备,感谢人大接力传媒所做的各种努力。

  接着,他想记者详细的介绍了博客举办博客大赛活动的初衷以及博客的主要精神理念。他说:“这次博客大赛活动是面向大学生的,具体活动均在大学校园里举行。主要目的就是传播博客文化。而所谓的博客文化,或者说是博客的精神就是群体分享,越分享越多,利用群体的力量打造一片新的天空。”那么,博客所推广普及的对象只是针对大学生吗?在以下的解释中,徐鲤给出了答案:“从宏观来说,我们面向的是所有人;但是,实际上,更多能接受博客文化的是那些有创作激情的人。有创作激情并不是说必须在哪个年龄段,年轻人可以,现在很多五十多岁的人在饱经世事之后,很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众人,于是也经常上博客。我们先在大学生中推广,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是创作激情最多的群体。”

  面对大学生,博客拿什么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徐鲤自信的说:“博客比个人网页使用起来更方便,技术要求非常低。首先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为一身的发挥空间,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其次,每个人都有一种将自己心里所想展示给人们的心理,而博客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再次,每个人都有窥探他人隐私的癖好,所以博客们能够形成共识:即利用群体的力量发展自我。当然,也有些人并不愿意记录自己的行为,而只是因为某一件事打动了自己的心灵,产生了一种想宣泄自我的冲动,博客也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空间。并且博客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对那些活跃的用户,我们给予精神上或者是物质上的鼓励,对于那些长期不上线的用户,我们也不注销他的号——这是一个大公司应该有的容纳的精神。”的确,博客正是凭借着这种“海纳百川,鼓励积极”的整体战略,使他们在自己的推广战略中充满自信。

  在采访结束时,徐鲤向记者说:“下次我还要在北京高校做活动,还会选择人大,还会选择新闻学院接力传媒做合作伙伴。虽然由于学校先天性的限制,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大一新生,但是同学们接受新生事物的热情很高,对我们的活动很支持。我们在此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我看博客

  今天被朋友叫去参加了“博客多媒体之夜”的活动,感触颇多。

  “博客”作为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所追捧。通过博客,我们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展现一个“自我”;通过博客,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灵魂;通过博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内心的那种渴望被欣赏的愿望。

  首先,博客是一个或“张扬”或“再创造”的地方。人们可以真实的张扬自我,也可以创造另一个理想的化身。而“张扬”应该是有限度的。某些疯狂博客把自己一天没合眼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悉数粘上:喜怒哀乐,吃几碗饭上几次厕所,走桃花运了失恋了,朋友生日送了什么礼物等等。反正事无巨细,全贴。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瞟上两眼,或赞美或吐唾沫。如果“张扬”到了这种程度,那么日志岂不就像菜市场里的萝卜白菜,颇有些廉价的味道?“创造”也并不全是安全的。今天某人申请了一个博客用于创造,说不定明天他的朋友就把那地盘给挖了出来。不幸的是,某人已经在这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把他的朋友狠狠的咒骂了一番。可见,博客有时候不如带锁的日记本忠实。

  其次,正是由于博客可以是一个“再创造”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现实所无法包容的精神状态。“博客”就是指“网络日志”,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再快乐的人,他的日记也是灰色的。”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但至少大多数人都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写日记倾诉一下内心惆怅。同样,博客也是一个尽情发泄的地方。因此,一个平时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乐天派的人,他的博客却有可能充满了心伤与绝望。不要说这不可能,博客就是颗颗沙砾,生活就是滴滴水珠,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雕塑。

  再次,博客的出现与流行,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信、Email、BBS、ICQ到Blog,我们似乎看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表现欲望。还记得中学时,我特地找了很多商店,专买带锁的日记本。写日记也通常在夜深人静时,写好后小心翼翼的锁上,放到抽屉最里面,生怕别人窥见。我觉得那是心底的一些神秘花朵,静悄悄的绽放,静悄悄的收起来,装进一个叫回忆的瓶子里。待岁月将其风干后的某天再次翻阅时,会为当时的惆怅与感慨而淡淡微笑。而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你必须听说博客,必须知道博客,必须了解博客,必须成为博客。因为周围的人都“博客”了。我曾经对博客是抱鄙视态度的,日志虽不完全是日记,但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也决不应该是吃饭上厕所的次数,也不应该是反复讲了无数遍的失恋事件的后续报道。但现在我只剩一份深深的怜悯了。那是怎样一颗渴望被欣赏的心啊!面对这大千世界,我们偶尔都会害怕,我们害怕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被这世界所遗忘。终于,我们有了“博客”,我们一下子有了舞台,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这是一种无须言语的契约,我们把信赖交给“博客”,“博客”把一种被欣赏的满足感交给我们。

  客观一点,“博客”省纸省笔省空间,涂改也方便,形式也丰富。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它让我们看到的“张扬癖”、“朋友的虚伪”、“乐天派的伤心”与“现代人的孤单”难道也是进步吗?这些不是博客的错,也不是任何人的错,但这些不是错误的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了。本人自知浅陋,也只有半年的博客经历,所以抱歉无法再深入分析,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想法。(陈晏)

  

玩转梦之城 博客网站登陆人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