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流“把脉”古镇朱家角 开发热中“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11: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十月二十二日电 题:名流“把脉”朱家角 开发热中“冷”思考

  中新社记者 崔煜芳

  古镇朱家角“江南第一茶楼”今天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在这里举行的二○○五“新江南国际水乡”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建筑界、文化界名人。中科院院士郑时龄,著名作家冯

骥才、韩少功,著名艺术家陈丹青、著名建筑师马清运从全球化的视角,为正在探索“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的朱家角把脉开方,也对各地的古镇开发热进行了一番“冷”思考。

  愿从“百城一面”脱颖而出

  江南古镇,沿袭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等诸多天人合一的人居建筑群落,应怎样在时下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从“百城一面”的速生城镇中脱颖而出,并塑造出其独有的传世品质,树立起其独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古镇朱家角建设者们的心上。

  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千林说,举办这个论坛,初衷是希望集海内外大师之智,创造性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与建筑形态。鲁千林还表示,真正的传世精品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后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希望从中集思广益。记者感到,朱家角人在投资热下不忘借智引脑的“冷”心态,也透露出他们的一份睿智与从容。

  专家“把脉”畅所欲言

  品着古镇的香茗,各路专家今天畅所欲言,他们的视角穿过朱家角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陈丹青指出,当古镇变成了旅游地,当怀旧变成了时尚,完整地对水乡进行保护已变得十分困难。他慎重地提醒:不要让“一个需要修复的世界被一个无法修复的世界取代了”。郑时龄院士认为,如果一件作品只是模仿就不具有生命力。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基本层面就缺失了传统的特色,其他东西就更难做了。

  著名作家冯骥才、韩少功在发言中表示,从中国各地来看,似乎正在对一切城市进行再造。但我们拿不出更多东西来面对现代,于是我们只好“拿来”。他们指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如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一个城市无处没有印记,但这些东西如今很多都被抹掉了。冯骥才还表示,拦截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训,就像是阻止癌细胞扩张一样。他说自己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跑,主要工作就是说服县长镇长们。

  古镇商街“整容”后更靓

  今年国庆节前,朱家角大举给街区“灌肠”的管网工程已经竣工。记者今天来到朱家角,感觉古镇商街“整容”后更新更靓了。游人们熙熙攘攘,在各家店铺里选购粽子、扎肉等特产。放生桥下、漕泾河边,一艘艘披红戴绿的游船在锣鼓声中飞快驶过,这是古镇刚刚恢复的传统项目“摇快船”,给平静的古镇增添了热闹。

  当地人说,今天上午,正在上海访问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夫妇来到了古镇。他们在那里泛舟水上,品尝“阿婆粽子”等当地小吃。连战还游览了古镇名园“课植园”,并欣喜地发现了园内的明代唐伯虎的墨宝拓片。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鲁千林则向连战夫妇赠送了以古镇风景刺绣画《放生桥》,表达了朱家角人对贵客的一份情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