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通讯:中国古遗址保护应该实行“新旧分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14: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十月二十二日电 题:中国古遗址保护应该实行“新旧分治”

  ——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

  中新社记者 冽玮

  须发如银、面容红润,精神矍铄。或许常年在外奔波的缘故,素有中国“古城卫士”之称的郑孝燮先生,丝毫不像年近九旬的老人。在西安参加国际古迹遗址大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反应敏捷、侃侃而谈。

  他回忆说,从小就喜欢盖房子,报考大学时执意要搞建筑。在他眼里,建筑是一门凝固的艺术,也是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具体体现。

  一九四六年,郑孝燮接受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先生的邀请到清华任教。在与梁思成相处的日子里,梁思成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思想对他影响巨大。他说他经常旁听梁先生的课,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梁先生讲授中国美术史,中国雕塑史的情景,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扎根于传统文化的郑孝燮,深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多少年来,郑孝燮走遍中国各地,访古探幽,秦砖汉瓦自不待言,明清以后各类民居残存的雕梁画栋,他也颇有研究。而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遗存,他更是视若珍宝。他告诉记者,西安有数以万计的遗址,也留给了后人文物保护的诸多难题,从三十年代开始,他就陆续来西安搞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在参观位于陕西咸阳的汉阳陵南阙门遗址时,看到保护性展示大厅里,沉实浑厚的黄土墙上仍保留着汉时的楼梯、残砖和乱瓦,阙门一周用的全是由砖支垫起来的木地板,没有一般遗址大厅所用的水泥地面,郑先生显得非常高兴。踏在顺阙势递升的转梯上,变换着俯视的地点和角度,两千年前的汉代名阙——三出阙便风卷轻纱般露出了昔日容颜。他感慨连连,如此阙门建筑世间罕见。真可谓“高阙烟飞、宏基惊世”啊!

  郑先生认为,保护文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其真实性、整体性,应该是尽可能恢复或保持其原始风貌。陕西有关方面建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一座全地下的汉阳陵从葬坑遗址博物馆,用巨型的透明玻璃把两千多年前的“地宫”展现出来,一览无余。他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许。此外,西安对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元殿四大遗址也保护得不错。西安政府明确规定,汉长安城遗址三十六平方公里内不允许建工厂、搞开发等。

  他还表示,文物保护不可以“独善其身”,西安即将实施的“唐皇城复兴计划”,通过行政中心外迁、降低老城区人口和建筑密度等办法,将西安城区“新”、“旧”分治,这种做法值得提倡。

  在谈到西安老城区改造时,郑孝燮指出,要有新旧交替,但应该有保护区和缓冲区。旧城也需要按照“保护、保留、整治、复兴”的思路进行整治。比如,古城的明城墙,钟鼓楼附近的回坊,应该完全保护下来,其它一些则可以逐步更新,改造时要符合城市特质。

  他还反对一些城市搞欧陆风情的做法。他说,城市改造应该继承传统,要有中国特色,有地方特色。西安古城就在建筑上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做些瓦顶,做些白墙,很注意保留街巷原有的肌理格局,很注意绿化配置,而不是采用欧美元素。仿欧陆的建筑,不是中国固有的特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