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文化遗址调查启动破译泉州古人类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0:00 东南早报

  □选题策划/刘波朱彩云

  □执行图片/朱彩云

  “谜一样的泉州”。厦门大学吴春明教授如是说。“泉州史前资料欠缺,唐宋研究较多。”泉州市文物局出宝阳副局长说。

  伴随山与海的呼啸,荜路蓝缕的泉州先民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闽越文化。汉晋以来,中原战乱,大批士庶衣冠南渡,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他们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在晋人南渡、开发晋江之前,泉州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古人类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和有规模的考古研究,对这些古文明的发育程度还难以给出结论。

  那么,晋江流域原始人是怎样解决温饱的?他们是怎样聚集生存抵御自然灾害的?又是如何消失的?带着这些疑问,5月13日,晋江流域古文化遗址调查在泉州启动,历时5个多月,于昨日基本结束。

  春去夏尽秋来,在这深秋时节,来自考古队的报告表明,这次调查收获颇丰———在晋江流域,新发现了“新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古遗址66个!其中,晋江0个、石狮0个、南安25个、惠安5个、永春17个、安溪12个、洛江4个、泉港1个、丰泽2个。其中,以南安新发现的古遗址数量为最多,南安还发现了遗址群。另外,考古人员还复查了过去调查的遗址约40个,发现遗址仍存在的为26个。

  “加上以前发现的74处古遗址,晋江流域古遗址数量达140处,与福州地区持平,使晋江流域脱掉了我省史前遗址‘贫困区’的帽子。”

福建博省物院考古专家、此次考古队的队长陈兆善说,通过对蚁山、音楼山、翠屏山遗址的考察与试发掘,我们对晋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面貌有了更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确立晋江流域在我省史前文化中的地位,同时对了解泉州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也有重要帮助。

  □调查日历

  看,都发现了什么“宝贝”

  提示:春去暑尽秋又来,从5月13日开始,历时5个多月,考古人员着晋江流域,一步一步地探索泉州古人类的活动踪迹,在晋江流域发现了大量史前遗址及相关物品。

  ■第一站:石狮

  (5月15日-16日)

  5月15日,调查的三处地点均在永宁镇浯沙村黄金海岸旅游区的南侧。这些是晚期遗址,并非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

  5月16日,下着雨。在洋厝的一个地方,发现一处约清代的居住遗址,另一组发现了一宋-清代的遗址。

  石狮缺少早期遗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难道是为缺乏河流,淡水缺;风影响较大,居住困难造成?难道说古代人口偏少,相比于晋江内陆而言,人口可能还未扩散到这里?抑或现代地貌与海岸线变化较大,建设多,破坏严重?

  ■第二站:晋江

  (5月16日-5月21日)

  5月16日,调查人员走访了紫帽山,走了内坑镇。

  5月18日,晴朗天。上午10:30,在晋江安海镇型厝某一小山头发现了一根人骨,有轻微的石化。不是早期人类化石。

  19日,在东石发现唐宋-晚期时期的遗址,在龙湖发现一宋时遗址,再无其他发现。

  20日,在金井等地发现一宋代小面积遗址。调查人员还到深沪看了原中科院专家袁宝印等人发现的石器地点。

  ■第三站:惠安、泉港

  (5月22日-5月30日)

  25日,渐入佳境,惠安黄塘溪边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留。黄塘溪上游的一个后亭山发现了一处古遗址,其中另有一片为条纹陶片,估计时代约为商代,可延到东周时期。中游,副狗山顶部发现一处火烧痕迹的堆土,还有陶片,可确定为商代遗址……

  26日下午,复查音楼山遗址。

  29日,往惠安涂寨的调查小组在当地的山头上发现古人用的石器———石锛等物。石锛是一种古时候的生产工具。

  ■第四站:洛江、丰泽

  (6月1日-6月5日)

  6月1日,在洛江一果园里,拾到三块商周前的碎片,马甲一带发现两块早期绳纹陶片。

  6月3日,陈明忠这一组采集到一残段磨制石锛。

  6月4日,复查丰泽翠屏山。

  6月5日,在丰泽又有重大发现,发现两个古人类活动遗址,当天找到大量夹砂陶等。

  ■第五站:南安

  (6月6日-7月4日)

  ……

  6月25日,在土地公安山采集到稍多的文物。其中有一件石拍,扁平体,直线条纹,较为少见。

  6月27日,在美林一带采集到圈足和几片陶片,还采集到一件石锛及几件锛坯和石核等。

  6月29日,在南安英都狮子山上,发现了石钺,残,穿单孔。据了解,最初的石钺,器形比较厚重,刃部使用痕迹明显,并且崩裂的豁口很大,证明它确实曾被作为生产工具使用。后来成为武器和礼器。

  “南安英都、仑仓等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盆地有很多的遗址———难得一见的遗址群,这对学术研究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单个遗址和遗址群的研究,其意义是不同的。”

  陈兆善说,他们不是为发现单个遗址而来,目的是考察整个晋江流域发展的古文明古文化,每一个遗址只不过是一个驿站,足够多的发现才能够串连起意外及更大的惊喜。

  ■第六站:安溪永春

  (7月5日-7月17日)

  7月初,在安溪望云山上发现的鹅卵石。

  这一块颜色乌黑的石头有什么奇特的呢?这上面有原始人留下的痕迹,是废弃的石器边角料。

  “安溪望云山上,居住在这里的某一个原始人,拾了些鹅卵石,然后他开始自制石器。瞧,石头上有些部位不断被敲下来了,随后他觉得手上这一块已没什么利用价值,就随手丢弃了。”

  安溪除了新发现12个遗址,还发现了一处疑似地点,禁笔山遗址,位于龙门镇,山如蛇形,这里采集到了一件蛎石。

  7月13日,于永春的岩庄石遗址上采集到了陶纺轮———反映了此地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第七站泉三

高速公路

  泉港惠安丰泽

  (7月27日--9月10日)

  期间,对泉港区蚁山、惠安百崎音楼山以及丰泽翠屏山进行考古试发掘。资料链接史前划分不同地方的史前不一样吗?史前又是如何划分?

  有人说,一般情况下,史前应该是有文字记载以前。

  又有人说,石器时代考古就是史前考古,但不绝对如此。不同地方的史前是不一样,因为各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有先后。就像福建的史前,会比中原地区略晚。

  陈兆善称,福建的史前,存在着争议。

  有的观点认为,奴隶社会以前划为史前;有的观点认为,以文明为标志划分史前———如青铜时代开始就不叫史前了。总之,历史上很少用“史前”这二个字,考古上倒是常用。考古上说的“史前”,也就相当于历史上说的“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以前,人们认为是史前,大部分人认为,在福建,3500年前算史前,但也有人认为秦汉前为史前,尚无定论。

  泉州老一辈考古工作者黄天柱介绍,我国自元谋人开始,在170万年中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农业,人们以采集野果、野菜、植物块根和渔猎为主。农业和制陶的出现,系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当时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非常艰苦,死亡率也高,人口很少。但有的地方,生活相对补错,比如音楼山上的古人,他们以捕鱼、拾贝为主要生活手段,以农业为辅,烧制各种陶器,这里有蛤可拾,有蛎可采,有兽可猎,背山临水,气候不错。这里确实是一个古人类生息的好地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