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惠东发现道光年间古道 全长约4公里,道上一座古桥至今保存完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9:41 南方日报

  本报讯近日,惠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在县城与大岭镇陈塘村之间发现一条古道,据推算,这条古道建于清道光年间或道光年以前,当地人称之为“将军道”。

  “将军道”建于清道光年间或以前

  据惠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将军道”残留部分在惠东县城黄排村至大岭陈塘村

之间,全长大约4公里。根据传说,“将军道”应该起于惠东县城黄排桥附近的一座“五福桥”(该桥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开发中被填埋),跨过大岭镇阿姨岭,一直通到稔山镇,全长至少在10公里以上。“将军道”准确建设时间暂时无法考证。惠东县博物馆馆长吴旭辉说,根据目前发现的一些石碑记载和当地老人记忆推算,“将军道”应建于道光年间或道光年以前。在陈塘村的龙华寺,有一根屋梁清晰地留有“道光十三年重修”的字样。据陈塘村68岁村民周彬球说,他青年时看过万缘祠和龙华寺的建设碑记(这些石碑均在“文革”中被毁),里面记载,这两座古建筑建于同时代。照这样推算,“将军道”至少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将军渡”古桥保存完好

  在陈塘村姨岭(现易名为如岭)村民小组“将军道”上,有一座被称为“将军渡”的桥梁。对于这座桥梁,当地人至今仍流传这样一个说法:这座桥刚建好不久,一位将军骑马经过这里,听说桥还没有“开光”(大意为剪彩),便在桥头先用箭向桥射过去,然后才骑着马走过桥梁。不久,这位将军的眼睛瞎了一只,“将军渡”之名由此而来。当地村民说,“将军道”可能也由此得名。经博物馆工作人员测量,“将军渡”高5.05米,长22.6米,宽2.33米。关于这座桥,姨岭村民小组村民周立平回忆说,他少年时经常来玩,当时桥的东面还有一座很大的凉亭,靠近姨岭村民小组的一侧有一块碑,碑上有这座桥的建设时间、什么人捐建等方面的记载,只是“文革”期间,凉亭和桥碑均遭严重损毁,因此关于这座桥的具体情况便留下一个谜。

  站在“将军渡”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桥墩的雄伟与牢固,“将军渡”是一座两墩三跨大桥,两座桥墩均用大石块砌成,呈橄榄核形状。从桥墩的外形看,气势蓬勃,非常牢固。“将军渡”的一旁有一座新建的桥梁,比起“将军渡”的桥墩,新桥桥墩显得单薄多了。说起旁边这座新桥,博物馆的吴馆长说,要感谢当年的施工单位,因为按照这座桥的规模和承载能力,施工单位当年在建新桥时,完全可以直接用“将军渡”的桥墩,只需加建桥面即可,这样,所花费用会少很多。但当时施工单位没有这样做,使“将军渡”没有受到损坏。

  “将军道”曾是重要盐道

  据了解,在广汕公路建造以前,“将军道”还是惠东通往沿海和海陆丰地区的交通要道。“以前,‘将军道’还是重要的盐道。”今年77岁的平山镇黄排村村民王添说。他在解放前经常和其他人一起挑盐走这条道路。解放后,人们通往沿海和海陆丰地区,都走这条道路。当时大岭镇陈塘、博陂村及平山镇居民都经过“将军道”到阿姨村的阿姨岭一带割草谋生。陈塘村阿姨村民小组的苏春莲说,她在六七十年代每天割3担草经过“将军道”挑到平山墟镇上卖,每担能赚1元。现在,在阿姨岭路段,“将军道”还留下完好的路基,路基由石块铺成,在很多石块中间,还留下一道清晰的被车轮碾过的痕迹。这些痕迹据说为当年“鸡公车”(单轮手推车)走过时所留下。

  李长虹 陈杰忠

  图:

  “将军渡”古桥牢固的桥墩。 李长虹 陈杰忠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