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百强县”背后的成长代价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9:53 中国青年报 |
国家统计局于22日发布了“2005全国百强县(市)”名单,80%以上的百强县(市)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中江苏省昆山市名列榜首。 从数字来看,“百强县”无疑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然而这些强县目前普遍经历着土地、水、电、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短缺的“成长烦恼”。 据调查,土地资源紧缺是“百强县”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百强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与改革初期相比,前10强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程度超过2/3,即使在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土地的情况下,前10强县平均每个县耕地面积还是减少了5000多亩。“一亩地用掉了七分田”的现象在“百强县”中十分突出,土地成为“百强县”最稀缺的资源。与此同时,电力紧张、水资源紧缺在“百强县”中也较为普遍,“民工荒”、“技工短缺”等问题也摆在了面前。物质资源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双重制约,越来越让这些“手中有钱”的强县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这些强县的高速成长,与对土地、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过分索取不无关系,有的甚至以挥霍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为代价。在“百强县”前35位中占有7席的浙江嘉兴,一个经济发达“满堂红”的城市,最近发生了严重的霍乱疫情。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嘉兴霍乱病人171例,无一例死亡,绝大部分病例已经治愈出院。长期关注长三角经济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认为,嘉兴一带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的配套措施相对滞后,这样经济发展越快,就越容易出现问题,霍乱只是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是人与环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矛盾的集中爆发。 当人们把追赶的目光瞄向“百强县”时,千万不能忽略那些触目惊心的增长代价。“百强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的领跑者。假如全国所有的县都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楷模,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矛盾不仅难以得到缓解,反而会更为突出。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一亩地用掉了七分田”式的发展,更不是“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