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0月22日,龙门石窟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交接仪式暨庆祝活动在龙门东山礼佛台举行 国宝归人心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9:5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10月22日,龙门石窟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交接仪式暨庆祝活动在龙门东山礼佛台举行 国宝归人心醉
10月22日上午,龙门石窟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交接仪式暨庆祝活动在龙门东山礼佛台隆重举行。7件国宝级石雕文物在离开故土、颠沛流离海外近百年之后,终于回到了它们魂牵梦萦的家园!

  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和众多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征集流失海外的龙门石窟文

物,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壮举,更是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史上的盛事。国宝回家,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护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国宝亮相神采非凡

  10月22日上午10时整,简短而热烈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龙门石窟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交接仪式暨庆祝活动如期举行。

  龙门东山礼佛台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鲜花簇拥,礼乐鸣奏,笑声阵阵,掌声雷动。崭新的大红地毯上,7件覆盖红色绸缎的龙门石窟回归文物一字摆放,“安坐”在木桌上。透过礼佛台望向对面,与伊河相隔的西山上,是卢舍那大佛亘古不变的微笑。

  礼佛台周围,4名全副武装的防暴特警神色冷峻,荷枪实弹肃立,近两百名民警将礼佛台团团包围,沉着而冷静地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秩序。

  10时25分,洛阳市副市长郭丛斌宣布“为回归的龙门石窟文物揭幕”。伴随着漫天绚丽的礼花,国家和我省文物部门有关领导徐徐揭开红色绸缎,锁在玻璃罩里的7件回归文物立时呈现在人们面前……顷刻间,热烈掌声再次响起。

  10时50分,现场展示结束,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它们分装在两只箱子内,在数辆警车的护送下直接抵达龙门石窟景区古阳阁展厅。据了解,龙门石窟研究院已出资20多万元,在古阳阁装修了一个展室,此次回归的7件文物,加上2001年回归的看经寺罗汉像,将被摆放在这里对外公开展出。从10月23日开始,来龙门参观的游客都能在这里近距离观赏到北魏至唐代极盛期中国石刻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

  七件文物精美绝伦

  这次回归的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在当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有关负责人详细透露了7件国宝的真容以及回归情况——

  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高32厘米,面目清秀,略带微笑,棱角分明,头部下连着左肩袈裟残部,头顶饰波纹高髻,是北魏后期龙门佛教造像艺术“秀骨清像”的优秀范例。它处于雄浑阳刚的云冈期向秀骨清像的龙门期的过渡,兼具两种造像艺术的特点,其特殊性在龙门是独一无二的。旅法雕塑家熊秉明曾评价这尊造像“斩金削玉,简净硬瘦”、“生命顿出,身材奕然”。

  火顶洞左壁观世音菩萨头像高37厘米,头顶挽高发髻,前面饰有化佛,脸型丰腴圆润,五官比例匀称,神态静穆端庄,刀法流利自然,明显看出唐代武周时期的风格。

  其他的5件回归文物也都是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23厘米的交脚菩萨佛头顶戴高宝冠,眉目清秀,神态安详;唐佛头高17.8厘米,头顶波状高髻,雕饰三朵流动漩涡纹,神态文静高雅,雍容大度;长36厘米的飞天石佛虽是成组伎乐天石刻中凿落下来的局部残损部分,但生动传神,洒脱自然;高43厘米的唐代佛头面部雕刻具有典型的龙门石窟武周、开元风格;天王头像束发,瞪目,表情威严夸张,颈部残存铠甲局部,高35厘米。

  据了解,7件文物中除了高43厘米的唐代佛头和天王头像为美国纽约某收藏家收藏,2005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国,其余5件珍品均是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的藏品,于2004年12月经征集回国。

  文物征集积极进行

  7件国宝回家了,人们自然要问:这些宝贝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渠道物归原主的?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龙门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和征集工作。”国家文物局社会流散处处长王莉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我国正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流散在民间的文物,这项工作有着固定的程序,主要是从收集来的线索中认真梳理,然后请文物专家反复论证,确定文物的出处及其价值。“这7件文物的回归全是按照程序进行的。”

  2002年,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携带他所收藏的16尊佛像回国,在北京饭店举办了“珍稀文物展”,其中就包括龙门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和火顶洞观世音菩萨头像。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出资购回这些属于龙门石窟的珍贵文物,并转交给龙门石窟永久收藏和研究。

  “文物的价格和价值同等,这7件国宝价值连城,我国政府的确对收藏者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由于是和其他一大批文物同时征集回来的,所以无法对其进行具体量化。”王莉解释说,早在2002年,我国就设立了流失文物征集基金,由国家财政部专项拨款,这项基金现在仍继续使用。

  回归见证中国强大

  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交流的杰作,是中国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它以佛教宗派最全、碑刻题记最多、雕刻精湛的皇家风范,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公元5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辉煌壮美、璀璨绚丽的篇章。正因为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才导致龙门石窟在雕凿之后的上千年时间里,屡遭涂炭。

  龙门石窟研究院负责人认为,此次文物回归,对龙门石窟文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但该洞窟大一点的造像头部几乎被劫掠一空。这次回归的高树龛释尊佛头是古阳洞佛头的代表作品,人们通过它,可以一睹龙门石窟北魏造像的绝妙风采。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李耀申认为,此次文物回归,在龙门石窟流失文物征集乃至龙门石窟文物利用和保护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些文物的回归,既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护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立场和决心,也见证了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强大的历程。”他说,此次文物回归在我国的文物征集史上是罕见的事情,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记者孟冉首席记者任双玲文记者李文波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