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微笑南京展现风采,文明春风尽拂石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0:22 南京报业网

  【今日商报报道】十运会在南京举办,不仅为我市加快新城建设、推进老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南京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供了重大契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文明从细微处做起”深入人心

  文明浓缩在细节里。素质在于日积月累的提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卜宇说,南京始终坚持从细微处入手提升市民素质。尤其是最近两年,南京将创建文明城市与迎接十运盛会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实施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计划,引导市民从基本礼仪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等细微处做起,使南京市民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提升。

  作为南京市民观察团的成员,朱寿华欣喜地说:“南京人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交车上95%的市民碰到老人和小孩都主动让座了。大部分市民都常用‘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也少了。”

  像朱寿华一样,许多人从身边小事中感受到了“创建文明城市,迎接十运盛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全市宾馆、商场、公交车、出租车、铁路、民航、公园景点等窗口服务行业亲切起来,城市更加优雅起来。市市政公用局启动了出租车行业“500名文明使者”活动,流动在马路上的“文明使者”处处可见;市文明办、市市政公用局、团市委等联合开展了文明乘车劝导行动,抢乘现象明显减少;市商贸局会同市工商、市物价、市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南京长途汽车站“爱心始发站”、公安“石城卫士110”、出租车“爱心车队”、中央商场 “王传宪智能服务法”等“十佳服务品牌”的典型示范效应,则带动了城市文明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让我们微笑起来,让我们的城市亲切起来”,“微笑南京”已成为南京的城市新名片。身穿各式马甲的志愿者,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围绕迎接十运会,南京开展了“情系十运、爱在金陵”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开展了“文明使者进社区”、“美丽家园迎十运”、“便民万家行”、“红领巾迎十运”等系列志愿活动,充分展示了南京人的博爱、热情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各方来宾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来自香港代表团的冯伟权一连用了几个“非常好”来表达了他对南京的满意度,他说,南京是一座温馨的城市,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今年,市委、市政府按照迎十运的目标任务,着力开展“十项整治”工作(铁路沿线、环境卫生、广告店招、车容车貌、工地扬尘、城市三乱、占道经营、进出城道路、道路出新和房屋出新),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市民反映强烈、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老大难问题,十运会让一个整洁优美、清新宜人、充满生机的城市新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真正让市民看到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评。家住茶南明园社区的一楼的王老太太主动把家门口前搭建的小坯房给拆掉了,她告诉记者,这里乱搭乱建现象没有了,小区被打扮的焕然一新,我怎么能拖社区文明的后腿呢!

  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是促进南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公安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基础工作得到显著增强,管理社会治安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在不久前公布的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京的“治安环境指标”仅次于北京,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二,群众安全感达94.8%,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达92.3%,平安南京建设已经成为我市的一大品牌。

  文明创建永无止境

  社区居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十运会带来的精神财富。 地处十里秦淮东水关头的秦淮区枫丹白露社区,通过十运会的促进,社区风貌和人文精神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小区的花草树木精心修剪出新、假山小桥景观出新,过去的“老大难”小区居民乱停乱放私家车的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进出小区出示出入牌也更加主动了。

  创建文明城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是把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文明创建永无止境。今年我市将评选首批文明城区。为此,市文明委出台了由95项“测评内容组成的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内容涵盖市民交通行为、公共场所道德、公共设施维护、人际互助、车辆停放等各项具体要求。11个区按照“全面推进、彰显特色、打牢基础”的思路,紧紧围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服务高效、市民素质高的目标,以安全、整洁、方便、互助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各区还结合各自实际,深入开展文化鼓楼、学习型玄武、诚信白下、文明新城建邺、人文秦淮、创业下关、生态雨花等特色城区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区域文明程度的提升。

  (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