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移民包围水库,垃圾直排天津“水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4:49 新华网

  记者近日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与天津市蓟县采访时发现,供天津市饮用水的潘家口水库和于桥水库,都出现了库区移民人口增长、污染加剧的现象。

  一些移民吃喝拉撒直接排到水里,有的干脆在船上生火做饭

  潘家口库区位于唐山市迁西县滦河干流上,但其中80%的水面在承德市宽城境内,水

库由1975年国家实施引滦入津工程兴建,是天津市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地。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县,为引滦入津调蓄水库,是天津城区唯一的供水系统。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库上游及库周围地区的污染剧增,导致两大水库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潘家口库区1万余名移民分散居住在被水包围的山上。天津市于桥水库管理处副处长王相佳说,库边生活的群众过多,由此带来的化肥、农药、居住等问题,对水质影响很大。

  记者在潘家口库区采访,发现库区移民居住分散,三户五户住在被水包围的山上,外出不便,因此,这些移民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大都直接排到了水库中。一些移民就在水边搭个棚子,吃住在水边,吃喝拉撒直接排到了水里,有的干脆在船上生火炉做饭。有村民告诉记者,即使住的离水远的人家,垃圾被雨一冲,也流进了水里。

  在库区西安峪村,村会计王廷稳家里养着猪、鸡,他告诉记者,他家在山后有个大池子,家里的垃圾都倒进了那里。但是,全村20户人家,无论人畜粪便,十八九户人家的垃圾最终进了水库。而在天津于桥水库,10万当地移民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没有外迁,绝大部分后靠到地势较高处,因山上生存条件差,人们又回到库边,形成了“项链式”居住,几个移民村镇几乎把水库包围起来。

  水库两大顽症:小饭店、野旅游

  小饭店、野旅游,是潘家口水库和于桥水库面临的两大顽症。记者沿天津于桥水库南岸公路采访发现,由于京津游客众多,这里的小饭店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其中大部分饭馆紧紧挨着水库排成一线,产生的垃圾虽然不直接丢进水里,但很多堆积在库边。游艇、小船拉客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游客在水库随意丢弃垃圾。

  在水库一处岸边,停泊着两条游船,已被改装成饭店和旅店。在饭店的厨房里,服务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杂物都扔到了水里。在一艘船的尾部,是一间简易厕所,直通水里。此外,记者发现,一些规模较大、卫生设备较为齐全的宾馆也都离水不远,依山傍水而建,当地有移民对记者说,有宾馆的排水管通到水里,将废水直接排了进去。

  令水库管理者庆幸的是,潘家口水库和于桥水库的自我降解能力较强,水质近几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水利专家担心,由于两大水库已经8年没有强降雨,形不成坡面洪水,因而库区内地势较高处积攒的垃圾数量惊人。污染物一旦遇到大范围降雨,很可能被全部冲刷下来,水库到时将不堪重负,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网箱养鱼:鱼食含激素,杀虫用敌敌畏

  网箱养鱼是目前水库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记者在库区看到,水面上密密麻麻的网箱一片连着一片,有的网箱已挡住船只的航道。当地人告诉记者,不久前,水库内的一条船被网箱绊翻,数名游客落水。为给河道让路,宽城县有关部门不久前进行了一次网箱清理。

  据了解,潘家口库区人工饲养的主要有鲢鱼、鲤鱼、草鱼、鲫鱼等种类。其中,除鲢鱼外,其它3种鱼类都要经过投饵喂食。据养鱼户讲,这些鱼食里都含有生长激素,对水体会产生一定程度污染。一位来自库区段木峪村的移民告诉记者,他今年刚刚养了两箱鲤鱼,每天都有喂不少含有激素的鱼食。事实上,记者采访发现,许多移民也知道水体生态保护的道理,因此极力否认鱼食含有激素。在库区码头,一位养鱼大户正在往船上搬运一卡车鱼食,他说,库区养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鱼食都是绿色产品。但记者在他家却发现了对水质更有危害性的东西。

  在西卜子村这位养鱼大户家里,记者发现了两箱瓶装剧毒农药敌敌畏,其家人告诉记者,这两箱农药是用来给鱼治病的。记者得知,箱养鲤鱼容易被一种寄生虫感染,敌敌畏可以杀死这些寄生虫,据了解,这一方法在当地养鱼户中普遍使用。

  移民生计:问题复杂,难以处理

  库区移民普遍存在生产资料匮乏、生存手段单一的问题。

  如潘家口水库移民人均只有0.2亩耕地,主要依靠养鱼和旅游产业以及出外打工维持生计。去年,潘家口移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元,其中50%的收入来自网箱养鱼。令河北省宽城县政府左右为难的是,假如为了保护水库环境,而像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一样禁止网箱养鱼,那移民如何生活便成了棘手问题。

  据了解,1999年,宽城县曾经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迁徙,4400多移民被迁往唐山6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移民正在返迁,去年返迁回库区300多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回来250多人。天津市于桥水库管理处负责人也表示,天津市对待库区移民的态度是“近期整治,远期搬走”,但移民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记者孙洪磊 李俊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