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困惑与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17 人民网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广播影视教育也不例外,其总体发展水平远远滞后。广播影视教育事业的落后,影响了西部广电业的发展,使东西部广电业难以实现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为了缩小东西部广电业的差距,有必要对西部广播影视教育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理性的思考。

  一、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现状及问题

  西部高校的广播影视教育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四川大学。而自1996年四川大学正式开办西部第一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来,截至目前为止,西部已有50多所高校(如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开设了广播影视类专业,开设较多的广播影视专业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表演”、“动画设计”、“摄影”,开设较少的广播影视专业有“影视戏剧文学”、“录音艺术”、“导演”等。西部已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兼有中专、专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广播影视专业招生人数大量增加,招生专业逐渐丰富,形成了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了西部广播影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西部及全国传媒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事业总体上已具相当规模,并处在稳步前进、逐步规范的发展道路上,但各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西部开办广播影视教育的高校类型广泛,包含综合性大学、理工、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等各类院校,但由于办学实力、风格特点、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从总体上看,西部部分高校广播影视专业设置单一、办学结构较松散、专业教学缺乏特色和优势。据统计,在所有承担广播影视教育的西部高校中,50%以上的高校仅开设有一个相关专业。个别高校不具备开办广播影视专业必需的经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基本办学条件,增设广播影视专业后导致办学层次低,师资匮乏,教学质量差,人才培养素质低;某些高校广播影视专业教育未充分利用院校自身优势,未发挥地方特色,教学缺乏针对性;还有个别高校只顾目前广播影视专业生源较好的情况,为了赢利办学。如某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开设影视动画设计专业后,无教研室和实验室,缺乏教师队伍及实验技术人员,但该校本专业每年的招生名额都在50人以上;某师范大学自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来,全部师资只有两个外聘记者和一个研究生,无任何实验设施,学术研究也未见成果。

  在大量开办广播影视教育的高校中,有些院校拥有较强教学能力。如四川大学是西部地区广播影视教育中办学历史最悠久、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高、师资最强、学生生源最好、专业门类较齐全的办学点,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其他办学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为业界输送了大量的专业艺术人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初步形成了包括播音主持、影视表演、艺术设计、新闻编导、计算机科学五个方向的广播影视教育体系;四川音乐学院开设了网络电视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剧译制方向、传媒艺术策划与营销方向、媒体创意等方向)、艺术设计(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制作艺术方向、多媒体应用设计方向)等适应传媒业发展方向的专业;西北政法大学在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中紧密结合法律知识,突出了广播影视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和优势。

  2、专业教育脱离业界实践

  在传统的广播影视体制下,广播影视传媒多年来扮演着“工具”和“喉舌”的角色,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现有的广播影视队伍部分从业人员是从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领域半路出家的,未经过专门化的训练,广播影视知识专业化程度不高,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员基本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这些因素使业界历来欠缺理论意识,忽视员工的继续教育,造成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随着中国广播影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趋势,西部各广播影视机构人才结构与素质水平急需提升,目前最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功底、实力、能力,放眼世界、立足现实、勤于思索、勇于创新,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理论实务都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从一些用人单位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来看,不少高校培养出的广播影视专业学生知识面较窄、技能不足,工作后不得不接受实务技能的再培训。

  笔者对西部部分高校具有媒体实习经历的广播影视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普遍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业界的实践,认为大多数老师讲授的理论思辨色彩太浓,与实践严重脱节,老师的理论讲解往往局限于概括性的介绍,缺乏有重点、有深度的分析,内容空洞;需要实践的课程通常无实践机会;学校硬件设施差、实践时间少、看片和接触实验器材机会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

  (1)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对学科发展缺乏了解,有些高校仍然存在“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办文科的认识。文科教育不能快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事实,也使学校“重理轻文”。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办学思路影响下,部分学校财政对文科教育各项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持费用投入长期不足。如西部某综合性大学为“523实验室建设项目”投入3亿元资金,仅有数百万元用于文科项目。在该校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2002~2003年实验技术立项项目中,文科项目只占很小一部分。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文科试验条件在学校所占的地位。实验环境的缺失,大大影响了学生实习操作能力的培养。

  (2)实验设备管理混乱。文科已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不合理,部分设备由于“先天”选型不当,导致到校后利用率极低,甚至有被闲置的现象;现有管理设备方式使设备与教学脱节,出现有些学院虽有设备,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配的状况。如一些学生反映实验室里虽然配备有高档专业摄像机,学生摄像却只能使用DV机,在非线性编辑课堂上,学生根本没有使用到相关系统对具体节目进行编辑。大部分学院即使在非线性编辑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也未利用类似软件,邀请相关领域的老师讲解使用方法并系统地组织学生利用自购电脑进行训练。这些组织工作对于学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是极其容易的,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只有个别老师在进行个人的努力,但缺乏理科知识的积淀及学院的密切配合,效果甚微。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缺乏实验平台,自然难以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3)部分老师存在“重学轻术”的思想。有些学校的绝大部分专业老师缺乏媒体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和操作训练,也是难以开设实验课的原因之一。他们强调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忽视了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实践性极强的广播影视教育培养目标应是“学、术并重”,即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乏实践,势必影响广播影视事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3、“复合型人才”培养难以实现

  “复合型人才”是广播影视行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西部某些高校具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良好条件,如某综合性大学有“文理工医”均较强的学科体系,博士点数达152,拥有在全国高校名列一二名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等教学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引导不力,并没有完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当然,这中间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对学习重点认识的偏差。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①”。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促使广播影视信息科技含量增加、文化内涵增高,要求广播影视传媒机构从业人员同时应具有文、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与灵活多变的运作技巧和能力。为了满足广播影视传媒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广播影视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都应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知识底蕴。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也根据专业特点逐步引入了部分课程,增加了相应知识的广度与多元性,但学生普遍还存在“重短期实用,轻长远发展”、“重现状,轻历史”、“重视外语学习,忽视文化修养”等学习倾向,致使“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学生学习方式的偏差。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而缺乏主动的独立思索训练,缺乏课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足够的人文知识准备,缺乏质疑精神致使其创新能力和研究意识欠缺。虽然各校的图书馆都提供了大量书籍供课后阅读,但很多学生对其利用远远不够。如西部某著名综合大学图书馆拥有覆盖各学科领域的文献480多万册,成为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但使用率却远没达到应有的水平,该校学生中还未形成浓厚的读书研究风气和良好的探索创新氛围。

  3、西部各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某些高校规划广播影视专业课程时,缺少对业界的调查访问,不了解媒体机构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及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对于“业界奇缺研究、策划、开发、经营等方面人才②”的现状,西部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增开相关的课程或增设相关专业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中,广播电视新闻、编导、动画设计等课程相分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工作后缺乏独立进行采、编、播的综合能力,未能实现“宽专业、多方向、强适应性”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西部广播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将在许多现实的方面构成西部各媒体发展的阻力,必须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二、西部广播影视教育发展设想:

  1、教育资源的整合

  西部各高校广播影视教育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院系调整的结果还是行政集权、高度统一,使专业设置和教育质量与业界发展不适应,招生、分配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教育力量和研究方向分散,未形成学科群的支撑。如西部某著名综合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技术(影视动画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分散在若干个学院和机构,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教师之间、学生培养和科研上缺乏合作,学科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西部广播影视教育总体上规模较小、师资匮乏,而四川大学影视教育资源处于西部领先地位的情况,能否考虑经过统一协调,把相临有关院校相关专业整合成为“(四川大学)西部广播影视学院”(可探索股份制、公民联办、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通过联合、改组等途径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并改造、调整专业结构,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效益,构建广播、电视、电影“强强联合”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四川大学文、理科都具强劲实力,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使之成为西部广播影视教育改革的先锋。可考虑把分属于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技术(影视动画技术)等专业协调整合成立松散性的“四川大学广播影视教育中心”,以此加强院系之间的联系,统筹安排师资、实习基地和教学设备,共同培养学生,合作研究课题,大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科整合后可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多维度学科体系。

  通过对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资源的整合及扶持一批具备相对优势和特色的广播影视专业,可创立新的学科增长极,形成极化效应,逐步带动整个西部广播影视教育的大发展。

  2、根据实际需求的“缩”与“扩”

  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节,会造成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调。承担广播影视教育的各西部高校,应对就业形势有科学的预测、深刻的洞察,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名额,并制订出科学的、整体的、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使人才培养结构与业界人才需求结构的比例保持平衡。现代传媒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及媒体操作规范日益趋向科学化、规范化,都必将使人才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对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不充分的高校,应适当压缩招生比例,以免供大于求,形成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相反,在以下方面则应该扩大教育规模:

  (1)扩大西部高校各专业学生影视传播教育规模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影视已逐渐成为年青一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各学科与影像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现在学校大部分专业都需用到影像表达,了解影像、媒介的基本术语是必要的,多维度和多元化的影像表达方法也为各专业学生开拓了新的视野,提供了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多重渠道。如今的影视传播教育,要取大影视、大教育的观念。影视传播教育除了“影视艺术”外,还包含“影视资讯理论”、“影视传播理论”、“影视文化”、“影视经济”、“影视高新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西部各高校的影视传播教育还往往局限于文学与艺术学科领域,未向其他学科方向延伸。西部各高校应根据各学科的需要,引入一、两门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影视传播课程,有选择、有侧重地介绍影视方面的知识。

  (2)加强与业界的沟通,扩大媒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规模

  这是各高校(尤其是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应承担的责任。继续教育以提升从业人员现有理论和实践水平为目的,培养具有突出的针对性。目前西部广播影视业界部分人员仍存在工作全凭个人经验且只会不精的状况,但他们普遍对高校师资存在质疑。这是由于学界与业界长期脱离,两者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造成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致使部分学者的研究,要么基于二手乃至三手的资料做“事后诸葛亮”式的经验总结,要么“挟洋以唬同胞”、“站着说话不腰疼”地一味批判,造成业界与学界的隔阂,降低了另一些学者的真知灼见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实际上,学界有责任进行反思,发掘、探讨业界感兴趣和心存疑惑的问题,并寻求切实的解决办法来与之对话,业界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特别是综合大学对于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意义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自觉地提高理论意识,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员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与高校的相互信任并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可建立学界、业界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如由西部几个强势省级电视台与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合作办学,共享资源,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对媒体人员进行培训。如各省级台由于相互竞争原因不能有效合作,也可由一家实力强劲的省级台或国内大型民营影视机构启动。

  3、加快教育国际化步伐

  广播影视教育的国际化是文化全球化及广播影视业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要求。西部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应具有国际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交互意识,继续利用互联网及书刊等渠道,大量组织研究人员翻译、介绍国外处于学术前沿的理论资源,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编译、整理、研究国外先进的广播影视理论与实践经验,并逐步推行“双语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即让国外知名学者来讲学,也让学校教师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求学,以拓宽研究视野)或联办国际会议、图书资料交流、合办教育机构等方式来加快西部广播影视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以争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使西部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应继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精品课程和教学方法移植到各高校。西部各高校还应充分利用“四川国际电视节”等国际化资源,加强广播影视学科与国际电视节的联系,争取与知名参展机构合作办学或共同承担各类合作项目,在实践中培养适应现代媒体发展的创新型、国际化高水平人才。

  西部承担广播影视教育的各高校,应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正视现实,立足实践,放眼全球,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接触与交流,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广播影视教育的发展促进西部广播电视事业的振兴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总体协调发展。

  注释

  ①、[美]尼葛络庞蒂著《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10月

  ②、杨晓阳:《电视产业人力资源的危机与变革》,载《西部电视》2003年第5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