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由“碗里不剩饭”所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8:09 人民网

  一位年轻朋友与笔者聊起他的小孩时说:“我那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唯有一件事讨人嫌,就是吃饭时老是将碗里的饭吃得一干二净,颗粒不剩,教也教不变,好像家里没饭吃似的。”听了朋友这番话,我真有点啼笑皆非。

  记得孩提时候,每当吃饭时,父辈总是教育我们不要掉饭,要将碗里的饭吃干净,一粒粮食一滴汗,浪费粮食是可耻的。在父辈门的教育下,笔者从小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如

今自己成了父辈,尽管生活超出了温饱型,对孩子也还同样要求其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不得大手大脚。依那位朋友的见解,我的这种思想观念看来不合时宜了。但我这花岗岩头脑总是转不过弯来:难道富裕了碗里就该剩饭?难道只有碗里剩饭才显得富有、才够气派?想必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赞成这种观点的。

  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惜粮食的口号永远不过时,反对铺张浪费永远不会错,何况现在我国的粮食并不是多得不得了。如今很多事情都提倡“换脑筋”,但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换脑筋”,不能“更新”观念,做父母的不能把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教育”、“纠正”过来。对于每一个家庭,不管富裕与否,节俭的美德不能丢,勤俭持家的传统必须发扬光大。而要做到这样,长辈、父母的指导思想起着关键作用,长辈、父母既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又要对晚辈、孩子正确引导,使节约精神代代相传。可以说,这也是美满幸福家庭的标志之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起千千万万个节约型家庭,所有家庭成员都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创建节约型社会也就有了深厚的扎实的基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