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巴金:世纪老人的别离 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20:39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上海十月二十四日电 题:巴金:世纪老人的别离 记者 孙璐 十月十七日十九时零六分,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长达二十四年的作家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辞世,享年一百零一岁。今天下午三点,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一代文学巨匠在此和世人作最后的告别。经历一个世纪,也纪录一个世纪;描述一个世纪,也反思一个世纪。巴金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 百年旅途雾与电 作为一位杰出作家,巴金的一生几乎全程见证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 一九0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原名李尧棠的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的一个富裕家庭。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巴金从四川老家出走,在巴黎拉丁区一个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带着寂寞与痛苦完成了处女作《灭亡》,从此走上文学之路。经历数十年笔耕,巴金最终成为一名令中国文学界为之动容的作家,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 “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中,巴金是最长寿的一个。他的一生穿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他用他的生命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沧桑与苦难,历史与将来。 一见倾心爱与情 萧乾曾经说过:“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是啊,巴金热衷于写作,根本顾不得谈恋爱。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她主动给巴金写信,两人一道逃难,相爱八年后才成家。 巴金与夫人萧珊的爱情是浪漫而又令人感动的。巴金在萧珊去世后曾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 萧珊去世时,巴金不过六十八岁。三十多年来,他对妻子坚贞不渝,在他的卧室放着萧珊的骨灰盒,在他的床头柜上,放着萧珊的几部作品。他笔下的《怀念萧珊》一文,使这位善良的东方女子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或不止一个女人付出代价。从这一点来说,巴金是一切有成就男子的楷模。 敢讲真话品与性 可以说,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能代表历史的一个,也是创造生命最长久的一个。当尘埃落定,后世重新审视他时,会发现,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也不仅仅是作家和艺术家。 一九七六年,七十二岁高龄的巴金迎来了自已的第二个创作高峰,他用八年时间写了一百五十篇《随想录》,那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痛苦的思考的结晶。书上,他提倡“说真话”,以著名作家身居庙堂之高位及在文学界的崇高威望,还能如此无情地鞭笞自己灵魂,深刻忏悔说假话之卑劣的,当时乃至今日之境,依然无人能出其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巴金还提出建立“现代文学馆”、“文革博物馆”等设想,使《随想录》的境界大为提升,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巴金先生走了。走得如此安祥、安然。斯人已逝,灯已熄灭,可思想光芒依旧,我们因此并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