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褚静涛细述台湾被日侵占50年血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0:27 华夏时报

  110年前,当得知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消息后,台湾的民众“奔走相告,集哭于市中,夜以继日,达于四野”。这段记录于历史中的文字,表达了当时台湾民众的心情,此后从1895年到1945年,日本窃取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台湾民众也以各种方式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时值台湾光复6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褚静涛博士,再次呈现了过去那段台湾人民被殖民与反殖民统治的历史。

  日本恐怖统治台湾备受高压

  《华夏时报》:日本自1895年占领台湾后,从总体上采取了怎样的策略,50年中其政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尤其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又对台湾的定位做了怎样的调整?

  褚静涛: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建立台湾总督府,划归拓殖省管辖。日本政府将台湾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加以统治。台湾总督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由军人担任。1919年,田健治郎就任台湾第一任文官总督。

  1942年,台湾由日本“内务省”直接管辖,宣称台湾已经从殖民地晋升为“第二内地”,或“准内地”。1945年,总督府以迎接“施政50周年”为由,向众议院提出“台湾同胞处遇改善大纲”,内含开展录用台人为官员。未见实施,日本就战败投降。事实上,日本天皇从未给台湾人日本“皇民”的待遇。

  《华夏时报》:有学者指出,台湾日本总督的军事集权独裁专制、特殊警察的恐怖统治、严密的制度和“连坐法”,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三大支柱。现在,我们如何评价这些殖民政策,以及这些殖民政策的实施对台湾人民产生的影响?

  褚静涛:日本对台湾统治的三大支柱就是高压政治,严刑峻法,使总督府的政令能够迅速贯彻,瓦解台胞的反抗斗争。台湾是日本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是日军南下的基地。总督府以种种手段压制台湾本土资本的发展,一般大公司多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光复初期,大陆自由式的社会管理方式移植到台湾。控制严厉的社会一变为民主自由,政治体制以及法令规章尚未衔接稳定,台胞难以适应。因文字不通,闽南方言也不能普遍都懂,不易沟通意见。在两个不同社会交接时期,两相歧异没有能加以沟通,发生了许多问题。

  台湾经济被用于发展军事化工业

  《华夏时报》:在经济掠夺方面,日本对台湾又采取了哪些策略?这些政策对台湾的民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褚静涛:日本榨取殖民地的经济政策,使台湾经济在“工业日本”与“农业台湾”原则下,变成日本工业的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上世纪30年代末期,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几乎构成台湾产业的全部,其中米、糖两项就占整个生产的70%以上。台湾所需的工业产品,几乎全赖日本的输入,受日本经济的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发展台湾的工业,是为了实现台湾的军事工业化,把它变成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战争基地。为了摧毁这些军工企业,二战时美军对台湾狂轰滥炸,这给战后台湾复兴带来更大的困难。

  日本奴化教育至今仍有影响

  《华夏时报》:在文化教育方面,日本又推行了哪些奴化政策?这些政策对台湾光复后乃至现在有怎样的影响?

  褚静涛:“七七事变”爆发后,总督府取消了日文报纸的汉文版,普及日语,要使日语成为常用的语言,以代替闽南语及客家语。公务人员必须使用日语,否则予以解职。民众平常不讲日语的必遭训斥,有的地方还要征收怠金。学校废除汉文课程,学生一律讲日语,说台湾话要罚款。至1945年,台湾的日文普及率约70%。

  1941年4月,“皇民奉公会”成立,台湾总督自任总裁。皇民奉公会宣传圣战,美化侵略战争,渲染“日台一体”。

  总督府积极向全体民众宣扬日本皇国精神,教唱军国主义歌曲,强迫各级学校的学生接受日本国民训练,把中国人丑化成利己主义、蛮不讲理、没有国家观念、鸦片鬼的形象,抹灭学生的中华祖国观念,提倡效忠日本天皇,培养凶猛、好胜、服从、勇敢的日本式国民性格。

  《华夏时报》:日本在文化教育方面奴化政策对台湾光复后乃至现在有怎样的影响?

  褚静涛:老一辈御用绅士基于现实利益的驱使去迎合异族的统治,在文化认同上尚能固守中华传统。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台湾年轻人普遍在日本化的正规学校教育环境中长大,长期被灌输要对天皇和皇国效忠,成年后又被蒙骗要为“大东亚战争”献身,潜移默化,对祖国和文化产生疏离感。

  光复初期,一些台胞感觉内地状况不能如其所想。他们看不起内地,散布着强烈的排外、崇拜日本的气氛。至今,这种亲日媚日现象仍然在台湾岛内阴魂不散,李登辉就是典型。他在家讲话要用日语、穿日本和服,吃日本饭菜,看一点小病都非请日籍医生不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