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态经济”重振白洋淀(热点连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4:2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态经济”重振白洋淀(热点连线)
由于白洋淀年蒸发量和渗透量近3亿立方米,对补充周边地区地下水、减轻气候干燥程度,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故被视为“华北空调”。

  呼唤拯救白洋淀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

85%的水域在河北省安新县境内。

  白洋淀又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淀内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12万亩芦苇和近10万亩荷花交相辉映。

  白洋淀还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雁翎队名垂青史,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我国文坛“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基调,《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等取材于白洋淀的脍炙人口的文学、影视作品家喻户晓……

  然而,1984年的数则报道曾引起普遍关注与忧虑:由于连年干旱少雨、盲目围淀造田、上游大量截水等原因,白洋淀终于干淀。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使得白洋淀的经济价值急剧萎缩,经济发展陷于困境,“救救白洋淀”、“留住白洋淀”的呼声催人警醒……

  那时,在由生态问题引发的种种反思、争论、探讨、共识中,白洋淀被一再例举。白洋淀的教训是深刻的,而白洋淀能否重振,更是牵动人心。

  多方合力再现生机

  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造成补水有限的白洋淀水面面积再次急剧缩小,1996年后,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使一度渐远人们视野的白洋淀生态问题重又众目睽睽。

  为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切实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自1997年以来,已从上游各水库12次调水达10亿多立方米注入白洋淀,在国家水利部、国家海委、河北省政府的协调下,2004年成功实施的跨河系、跨区域的“引岳济淀”补水工程,使白洋淀水位达到近些年来的最高水位7.33米,白洋淀重又生机盎然。

  建立长效补水机制

  正是由于水环境恶化造成的生态失衡给白洋淀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教训,使靠水吃水的白洋淀人痛彻地认识到护水惜水的重要性,“生态经济”被大家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诠释得通俗明了,对人与淀、人与生态的利益关系有了空前的共识。

  目前,国家水利部、国家海委、河北省政府正探索建立白洋淀长效补水机制,以形成解决白洋淀生态问题的治本之策。

  更可贵的,是白洋淀人民群众对“生态经济”重振白洋淀充满信心,因为大家懂得了共损共荣的道理,因为由良好生态带来的百业兴旺正使家家户户受益。

  今年夏季,芦绿荷红的白洋淀吸引来超过30万人次的各地游客,安新县经济保持了12.7%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持续攀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白洋淀这盆来之不易的清水,以其不轻松的故事提醒我们:一定要善待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资料链接

  白洋淀上承九河(唐河、清水河、府河、瀑河、漕河、萍河、孝义河、潴龙河和白沟引河),下注渤海,是大清河水系重要的水利调节枢纽,承受着上游3.12平方公里的洪沥水,承担着缓洪滞沥,保卫京津、华北油田、京九等重要交通干线和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

  国家水利部、国家海委、河北省政府正探索建立白洋淀长效补水机制,一是对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优化资源配置,开通多条补水济淀渠道。二是谋划实施“引黄济淀”工程。三是开通白洋淀与“南水北调”中线连接工程,以形成解决白洋淀生态问题治本之策。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25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