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一批徒弟痛哭一场(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5:57 人民网-华南新闻

  陈少芳自幼爱好美术,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上世纪90年代初,陈少芳从广州绣品厂退休。为拯救濒临失传的广绣工艺,也为了增加收入,陈少芳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故乡番禺创办了“广绣艺术研究所”,继续研修广绣精品。

  人才是制约广绣发展的大问题。陈少芳于上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小作坊”一直都在招收学徒。然而,当徒弟技艺日益成熟时又不得不返乡嫁人,或者转做待遇更好的工作,

能够潜心学艺者少之又少。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就有五六百人受到过陈少芳的悉心指导,每走一批徒弟,她就痛哭一次。

  她呼吁,救艺必应先“救人”。只有对活着的民间艺人切实加以保护,才谈得上对民间工艺的拯救和传承。同时要重视培养接班人。凝聚了2000多年民间艺人智慧的广绣技艺如果在我们手里衰落,将是民族艺术的悲哀。

  由于民间工艺品被纳入工业品范畴进行管理,许多民间工艺经受不住市场大潮冲击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陈少芳建议,可以把以商业为目的的大规模售卖品和以艺术创作、研究为目的的艺术品分开,对高精尖艺术品给予税收、政策等倾斜。同时,尊重工艺美术品的专利权。民间工艺不能单独用利润来衡量,而应从社会效益和艺术价值加以考虑,因为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赢利性。另外,要通过社会资源重组,把广绣与旅游、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重新“擦亮”民间工艺品牌。

  如今,陈少芳的一家还在苦苦寻找适合广绣生存的空间。她的两个儿子辞职回到广绣艺术研究所为她分忧解难。老伴更是不遗余力全心支持。陈少芳负责创作,老伴负责资料整理,两个儿子负责对外联系,儿媳负责技术攻关。陈少芳动情地说,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全家人的心血,如果仅靠她一人,很多作品根本无法创作出来。

  《华南新闻》(2005年10月25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