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巴老,一路走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8:23 武汉晚报

  巴老,一路走好

  “像这样的人民的悼念,除了鲁迅就是巴金。以后再也不会有作家有这种‘待遇’了。”

  ———巴金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中年读者说。

  一阕《悲怆交响曲》送别巴金

   一阕《悲怆交响曲》不绝于耳,一束束鲜红玫瑰如同燃烧的火焰。昨日的上海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逾三千名各界人士在龙华殡仪馆送别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

  巴金遗体告别仪式

  昨在上海举行

  本报综合消息中国文坛巨匠巴金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下午三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巴金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巴金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24日专程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为巴金送别,并慰问其亲属。

  24日下午的龙华殡仪馆庄严肃穆,巴金生前最喜欢听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在大厅哀婉地回响着。正厅上方悬挂着巴金遗像,巴金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

  下午约2时,贾庆林、陈良宇、陈至立、刘延东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巴金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巴金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贾庆林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巴金亲属的深切慰问。

  巴老早有遗愿,希望将自己和夫人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对此,巴金女儿李小林日前很坚定地表示:一定会遵循父亲的遗愿,把父亲和母亲的骨灰一起撒向东海!巴老一生俭朴,他的亲人们遵循遗愿坚决不用红木棺,为巴老选择了一副最普通的竹制加格板的棺材,价格为一千二百元人民币。

  另据悉,成都将建巴金文化博物馆,巴老的部分遗物将从上海运回成都,安放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内的慧园。

  各界人士

  作别巴金

  送巴金火化的车队

  文艺界:邓友梅穿旧西装

  著名作家邓友梅昨日穿了一件有些中山装风格的深色西装。他说这件衣服是80年代他随巴金去日本访问时的着装,那次巴金在日本做了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演讲。差不多过去20年了,邓友梅把这件西装重新翻出来穿上,送别巴金。

  著名导演吴贻弓昨日表示,希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能把“激流三部曲”搬上银幕,“巴老这些作品是跨时代的,永不磨灭。”当年演过电影《家》中瑞珏的张瑞芳也赶来。虽然她还在住院,但巴老这最后一面不能不见。老百姓:这是“人民的悼念”“说真话,做好人。”年纪各异的几位巴金的读者,昨日向记者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

  不少老百姓昨天都是自发而来。在记者前面排队的一位女士说,“像这样的人民的悼念,除了鲁迅就是巴金。以后再也不会有作家有这种‘待遇’了。”人群中还有来自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巴金的读者。家乡人:万水千山来送您“巴金爷爷回来吧,回来再看一看故乡的双眼井,听一听浓厚的乡音,喝一喝家乡的盖碗茶,聊一聊家乡的龙门阵,闻一闻故乡泥土的芳香,瞧一瞧日新月异的锦官城。”来自成都市棠湖中学的学生罗书姝昨天从成都飞到上海为巴金送行。生日与巴老同一天的她告诉记者,她写了一篇怀念巴老的《故乡那口“双眼井”》。

  与罗书姝一同飞来的成都老乡共有20多名,最老的78岁,最小的11岁。他们随成都媒体一起来上海为巴金送行,喊出一声:“巴老走好,家乡人民想念您!”文/图记者徐庆华发自上海

  ●12:00早有市民守候

  中午,龙华殡仪馆门口戒备森严,布满警力。虽然遗体告别仪式是下午举行,但上午已有不少市民陆续从上海各区赶来。一位76岁市民展开手书的一幅挽联:“大师静卧花丛,沧桑尽历雾雨电;晚辈仰瞻旗手,中外长传家春秋。”他说60年代“文革”中,曾亲眼目睹巴老与周信芳、张瑞芳等人在松江被批斗。清早从松江区赶来,他说要见巴老最后一面。●12:50提前进入殡仪馆

  由于殡仪馆门口人群拥挤,媒体记者及一些老同志被安排先行进入殡仪馆排队。接着,巴金高中母校南京师大附中的校友来了,上海作家协会的老同事来了,与巴金有过一面之缘的普通老百姓来了,巴金的成都老乡来了……

  20多名刚从成都飞抵上海的巴金家乡人一起扯出“巴老走好,家乡人民想念您”的横幅。不少人开始现场追忆巴老的点点滴滴,有的向其他人展示巴老的照片、图书。现场如同一场小型追思会。●14:15吊唁人群一度拥挤

  此前治丧委员会公布巴金遗体告别仪式从下午2时开始:先是中央领导及中国作协参与的告别仪式,再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及各地区相关团体参与的告别仪式,3点钟以后将向公众开放。实际上从下午2:15开始,公众就可以进入送别大厅。

  送别大厅上方是“为巴金先生送行”7字黑底横幅,门前近50米长的大道两旁,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600多个白色花圈,汪道涵、魏巍、黄宗英、谌容、王安忆等各界名人的名字夹杂其中。现场人群异常拥挤,警察不得不一再提醒,注意保障身边老同志的安全。●14:30《悲怆交响曲》与红玫瑰

  大厅内回响着巴金生前喜爱的《悲怆交响曲》,肃穆庄严。遗像下有一个由巴金最喜爱的红玫瑰制作而成的心形花盘。据说这是巴金家属专为巴老制作的,共有101朵。大厅正中央是由数层鲜花包围的灵柩,巴老遗体在此静静安放。

  记者在巴金面前鞠躬,为这位"五四"时期最后一位文学巨匠默哀,随人群一起与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侄子李致等人一一握手。只见李小林送给父亲的花圈上写着“爸爸:安心上路吧。”●15:403000份生平简历发放完毕

  从送别大厅出来,很多市民仍在现场伫立。在大厅门口发放“巴金同志生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准备了3000份。临近16点时,发放完毕。

  此时开始清场。数位因为来晚了没有见到巴老最后一面的群众被工作人员阻拦,现场气氛一度紧张。●16:00遗体送往老沪闵路火化

  下午4点,巴金的遗体被送往老沪闵路焚尸间火化。李小林前天曾向媒体表示,“我们会遵循父亲的遗愿,把父亲和母亲的骨灰一起撒向东海。”

  目送载着巴老遗体的“沪DG1966”号黑色轿车远去,现场群众仍在龙华殡仪馆门口聚集,久久不肯离开。有的人眼中,始终闪着泪光。

  文/图特派记者徐庆华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