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政府已向省政府提出申报 下月底接受省教育强市评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28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雪芬 方英恩通讯员/谢力生 黄凌云)笔者昨日从中山市有关部门获悉,中山教育强市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政府日前已经正式向省政府提出申报,将于11月底接受省教育强市评估,将在今天召开的中山市2005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有关情况。

  200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8.28亿

  1997年,中山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后,适时提出了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于1999年8月制定和实施了《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同时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迈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3年,中山明确提出中山要在2005年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中山加大教育投入,为创建教育强市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200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8.28亿元。1999年开始至今年底,全市教育总投入将接近90亿元。其中仅2003年至2005年,创建教育强市各项重点工程的投入将超过15亿元。

  71%镇区已成教育强镇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建教育强区强镇是创建教育强市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市24个镇区中有17个成为省教育强镇,占镇区总数的71%,还有两个镇将于11月初接受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如顺利通过,中山的省教育强镇所占比例将提高到80%,超过省教育强市相关评估标准。其余5个镇区也制订了创建教育强镇方案,计划在2006、2007年完成创建任务。

  2003年,中山投入8亿元撤并了80所中小学,完成了第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从2003年至2005年,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的项目学校共有241所,预计年底可完成撤并项目学校86所,占总体规划71%;完成新建、扩建、重建、搬迁、改建84所,占总体规划的76%。通过调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均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

  学校100%“校校通”

  近年来,中山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市中小学100%装备了计算机室,共建有计算机教室513间、电子阅览室173间、电子备课室196间,装备计算机的人机比达到8:1;全市已有263所学校(教办)实现了光纤连接,建立了184个校园网,全市学校100%实现了“校校通”。

  2003年,中山在全省率先对中小学人事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打破了教师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了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了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机制。2004年,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同时全面启动“名教师、名校长工程”。最近,中山还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教授对15所项目学校进行针对性指导,开创了全国“中学优质化”工作的先河。

  目前,中山共有市级以上等级学校182所,约占中小学总数的63.2%。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目前,中山已基本构建起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据介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775所,其中幼儿园411所,小学246所,初中70所,普通高中23所,中职类20所,普通高校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还有24所农村成人学校和160多个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6.2%;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高中阶段普及率为93.2%。

  建立扶困助学长效机制

  目前,在中山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有80614人,中山采取了三种途径解决他们的入学问题。一是通过尽力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和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发展。二是通过建章立制杜绝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三是建立了扶困助学长效机制,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该市建立了扶困助学基金,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对贫困学生实行全员、全程资助。目前中山扶困助学基金共筹集资金2000万元,2004年共有6804名大中小学学生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资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