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只耳朵钻9个孔吊6只耳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只耳朵钻9个孔吊6只耳环(图)
  时下,广州许多年轻人喜欢各类穿孔首饰以此突显个性。(图文无关)周馨摄

  时下,“哈日”、“哈韩”、“哈美”的小年轻们追求时尚可谓标新立异,他们迷上了“穿孔美体”,不仅在双耳上扎出十余个耳洞来,还在鼻子、舌头、眉心间、肚脐等地方钻孔,佩上一些刁钻古怪的鼻饰、舌饰、脐饰等,感觉很潮流。殊不知,穿孔感染率极高,穿透部分的肌肉易引起麻痹,而病毒、细菌更是“无孔不入”,美体不成反倒毁体。

  本报讯

  (记者张影)昨日,17岁少女小湘紧捂着两只耳朵,尴尬地来到广州某医院耳鼻喉科看门诊,当她羞怯地挪开手掌时,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惊,她的左耳耳廓上共穿了9个小孔,佩戴了6只造型各异的耳环,有简单轻巧的耳钉、耳针,也有颜色花哨的耳珠,更有夸张厚重的超大耳环,右耳同样珠环盈翠。

  这么多沉重的饰品“欺负”耳朵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最近小湘发现自己的耳朵生病了,不仅流脓红肿,而且奇痒无比。

  为“出风头”

  少女双耳一年穿14个孔

  小湘告诉记者,一年多前她还是在校中学生,受“韩潮”的影响,她喜欢韩国的服饰、装饰品、公仔娃娃等,后来还迷上了在韩国流行的“穿孔美体”。去年,她离开学校后很快就迎合了“时尚潮流”,最初是在双耳上各扎了两个孔,佩戴两款耳环,结果遭来保守的父母反对,不过这并没有阻碍她进一步的穿孔计划。

  很快,小湘发现耳朵穿四孔实在不出奇,她身边的很多朋友,单一只耳朵就有扎五六个孔的,耳垂没有地方了,她就在耳廓上找地方扎,“耳廓面积小,扎孔疼,但是只要能出风头,一点点疼痛忍忍就过去了”。现在她的左耳上共扎了9个孔,平时通常都只戴五六只耳环上去,只有参加“哈韩族”聚会或者出入大的社交活动时,她会翻腾出自己所有的饰物,戴满9个耳洞。奇怪的是,小湘只在右耳钻了5个孔,按照她的审美规则,不均衡、不对称才是美,是一种另类的美。这样一年时间里,少女总共挨了14“枪”,在两耳上穿了数量不等的14个孔。

  美体钻孔

  共用一根简易射枪“打洞”

  记者走访上下九、北京路、状元坊、人民路的小巷,发现很多韩国、日本装饰品专卖店都推出“美体钻孔”业务。钻耳孔一般不收钱,只要向店主购买一对耳环或者耳钉,就可以免费打洞。钻孔的工具是一把长约16厘米的射枪,先将射枪头和耳钉草草地用酒精棉消一下毒,然后将耳钉套在枪头上,用射枪在耳朵上固定好位置,快速按下扳机,耳钉瞬间便打过耳垂,只有短暂的痛感和麻木感觉。

  除了耳朵穿孔外,追求出位的年轻人还别出心裁地在鼻子、舌头、肚脐、眉心间等地钻孔,其中不乏男青年。据一位陈姓店主称,鼻子和肚脐是最近“美体钻孔”的热门,戴鼻环在印度古已有之,现在的女孩子喜欢仿古媚外。记者巡视数家装饰品店看见鼻环和脐饰的材质各不相同,有金的、银的、玉的、塑料的、珍珠的,还有号称“玳瑁”的,造型也很多样,有的内敛秀气,有的夸张豪放,还有的古里古怪难符合正常审美观念。各部位钻孔收费价格不同,便宜的只要几元钱,贵的则上百元。

  据称,选择在舌头上扎孔的大胆人士较少,因为舌头钻孔有比较多禁忌,比如不能吃辛辣食物、只能吃流食,而且舌上穿孔不利于咀嚼等。

  体环艺术

  消毒随意潜藏巨大风险

  据介绍,“穿孔美体”最早来自美国的崩克族,现今所谓的“体环艺术”大都是从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那里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尤其最近几年“穿孔美体”变得大热,广泛影响韩、日、英、新加坡等国家和澳洲地区,传至中国后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穿孔部位达到前所未有的怪癖,还包括嘴唇、眼皮及隐私器官等。目前在“穿孔美体”创下吉尼斯纪录的是一个英国女人,她在自己身上共穿了118个孔,挂了28枚耳钉、11条脐饰、6个唇环、54个体环等,可没过多久却突然死去。

  广州某医院从事耳鼻喉科治疗的许医生提醒年轻人提防这些国外“舶来”的风潮,认为体环艺术存在相当的风险。

  首先一般钻孔的店铺都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病毒、细菌“无孔不入”,易导致感染,穿透部分的肌肉易引起麻痹,小湘耳朵出现红肿发炎就是受了感染,皮肤过敏的人还可能引起软骨炎,甚至耳朵萎缩;还有些部位穿孔可能有生命危险,如在肚脐上穿孔戴环,伤口要一年才能长好,鼻环伤口痊愈也需一年时间,唇环则至少要半年,眼皮穿孔至少4个月。嘴唇、舌头等一些高危部位穿孔极易因伤口感染导致并发症,如败血症、舌部萎缩、神经损伤等,舌头穿孔还极易感染肝炎。因此,时尚要以健康为前提,不可盲目追求出位,以至于使美体变成了毁体。(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