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水扁当局企图抹杀光复节(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4:17 信息时报

  

陈水扁当局企图抹杀光复节(图)

  1945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在仪式上将投降书呈送给中国受降主官陈仪将军(右),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新华社发

  台湾消息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岛内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政治现象,一

方面泛蓝阵营及其支持者以积极的行动,庆祝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而另一方面,陈水扁当局却漠不关心,巴不得早点废掉纪念日。

  曾是台湾的神圣节日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官员陈仪在台北接受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中国方面投降。这一天被定为台湾“光复节”,此后四五十年间“光复节”都是一个神圣日子。岛内民众知道,从这天起,他们不再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次等公民,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每年这段时间,岛内都举行隆重庆祝活动,民众放假一天,家家张灯结彩。在当局主办的庆祝大会、纪念酒会上,“总统”、“立法院长”以及省主席都会公开发表讲话;各县市或自发地组织各类表演,如京剧和歌仔戏等,或邀请了解台湾光复历史的人举办讲演;在军队,各部门首长也会给全体官员训话,告诫他们不要忘记“台湾属于中国”。《台湾光复纪念歌》更是流传甚广,当时几乎每个台湾人都会唱:“张灯结彩喜洋洋,光复歌儿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

  但这个节日还是被淡忘了。1995年的台湾“光复节”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一年,国民党当局举行了几十年来最盛大庆祝活动,并且出了不少相关纪念册。此后台当局开始推行“本土化”。李登辉在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谈话中,以“外来政权”称呼国民党,并通过“周休二日,取消法定假日休假”的方式,使10月25日不能放假,消磨民众纪念动力。不少年轻人心中根本没有“光复节”的概念,它就像一个普通的日子,悄悄溜走。

  陈水扁当局歪曲历史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更是连日本战败的事实都不愿承认了。在第一任“就职典礼”上,他邀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访台,使台湾社会的亲日情结变本加厉。2005年,就在全世界都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陈水扁却不承认日本战败事实。而以“终战”帮助其逃避战争责任。不少“台独”分子甚至叫嚣,能被选为慰安妇是“台湾女性的光荣”,“光复节”是台湾人民受难受辱之日,应改为“蒙难日”。

  众所周知,“终战”是身为战犯的日本天皇在战败时的一个说辞。陈水扁当局公开抹杀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台独”找借口。陈水扁很清楚,“光复节”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不管“终战”还是“蒙难”,总之是不提更好,废掉最好,“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台湾的主体性”。

  在这种背景下,“光复节”的命运可想而知。除国民党“执政”的县市每年举办些活动外,其他地方几乎没动静。校园里没有了学生们高唱光复歌曲的声音,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根本不了解,军营里,也听不见“长官”的训话,没有人告诉官兵台湾当年是怎样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更让人气愤的是,陈水扁当局还经常在“光复节”期间举办座谈会,胡说什么“台湾根本不属于中国”,歪曲历史。

  泛蓝更重视“光复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泛蓝对“光复节”越来越重视。今年的“光复节”正逢60周年纪念日,台北市政府与国民党筹备了系列庆祝活动,台北市文化局举办一个台湾光复特展,展出原住民抗暴、台籍日本兵等重大议题的照片。国民党的纪念活动更多:10月25日,党史馆将在中央党部一楼推出台湾光复60周年展览,展出抗日将领李友邦的档案,照片以及雾社起义的历史资料。10月22日,国亲新三党联合举办光复晚会,并把基调定为“除害平乱”。泛蓝支持者的车队,先是在台北市区主要街道穿梭,带动活动热潮,随后赶到陈水扁办公室前的凯达格兰大道,手拿旗子上写着斗大的“光复”两字,就是要凸显对台湾光复60周年的重视。新党主席郁慕明强调,这是泛蓝的大集合,要把台湾乱源揪出来,除掉“台独”;马英九则阐述台湾光复历史,畅谈再光复台湾意义。岛内媒体给予很高评价,普遍认为“光复节”将重新受到普遍重视。正如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所说,过去几年民进党有意把“光复节”进行“冷处理”,庆祝活动不像过去那样热烈,但事实上各地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这是历史事实,能够直面历史才是真正的勇者”。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