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永远的青春:秦文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4:48 中国青年报

  秦文贵,1961年9月出生于河北平山县一个小山村。1982年,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青海油田工作,那是个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全国海拔最高、生活最苦的油田。

  临行前,父亲特地去买了本地图,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儿子所说的生产基地“花石沟”。秦文贵坐了3天火车、2天汽车才到了那里。他还记得,一下车,脸就被黄沙打得生疼。当时的基地,只有几间低矮破旧的泥坯房,条件十分艰苦。他刚到井队时,干的是扫

钻台、擦机器、收工具等最基础的活,还有了高原反应,流鼻血。

  但是渐渐地,秦文贵被这里的生活征服了。那些为了工作而拼搏甚至献身的钻工们激励了他。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如指掌。在这里,他一干就是5年。

  不久,秦文贵发现,油田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严重阻碍了青海油田的发展。他开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学好英语,他自费订阅英文报刊,长期坚持用英语记日记。别人睡觉了,劳累一天的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

  在钻井队,他还不断研究各种设备,练就了一套千里眼、顺风耳的本领。毕业第5年,他入了党;第8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队长兼工程师。一次,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建议,为油田节约了20多万元的成本。到第12个年头,32岁的秦文贵已经成了副总工程师。

  1992年2月,秦文贵被选派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在加拿大,他上午要学习,下午则到AKITA石油公司跟班作业。一有空闲,他就泡在图书馆,研读专业书刊,了解钻井新工艺。他的论文让公司董事长十分倾慕,以非常优厚的条件邀请他留在那里。

  秦文贵婉拒了。他知道,如果留在加拿大,他的物质生活会比在祖国好很多。但是,他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而后者只有祖国才能给他。

  此后,沿海城市也有单位想调他去工作,但他拒绝了。他离不开青海油田。为了他挚爱的这份事业,他和家人也都付出了很多。

  1990年,妻子余艳萍就开始腰疼,直到1995年进医院检查,才发现她肾下垂积水,必须尽快手术。而此时,秦文贵正在处理工作,无法脱身。他将空白手术签字单交给了医生,内疚地对妻子说:“等我有时间,再陪你手术吧。”直到1996年,秦文贵才利用冬休时间陪妻子回老家做手术。1个月后,妻子还未康复,他又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1998年3月,秦文贵担任了钻井处处长,成了油田钻井试验工作主管部门的领导。他常常与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学钻井的,注定要以荒山戈壁为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