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 成都人过了3个节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05:3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编者按——金秋十月,成都各种大大小小的盛会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让我们的城市忙碌着,热闹着,让成都的市民激动着,快乐着,这一个月,成都天天都在过节。美食节、世客会、花博会这些盛大的活动,更是极大地搅动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今天,我们再次展示这些盛会片段,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声音,一种大家心底的声音:“生活在成都是幸福的。” ·品味美食节· 美食成都一品天下 10月18日开幕——现在 ·主会场“一品天下”平均每日接待10万人次 ·主会场平均日营业额100万元左右 这几天,美食节是成都好吃嘴们热议的话题,下班后,邀上三五个朋友,到美食节主会场“一品天下”大快朵颐,成了眼下的一种时尚。正在进行的2005年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主会场,一天就能吸引超过10万的市民,那么美食节谢幕之后,“一品天下”还能吸引这么多的食客吗?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品天下”还将进行后期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环境舒适、品位高雅的美食大本营,将其打造成为“美食之都”的第一名片。 “大家在美食节上看到的只是‘一品天下’项目的一期部分。”据了解,“一品天下”还将进行3年到5年的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美食商业街区,可以容纳2000家餐饮企业。将来,这里既有高档的星级酒楼,也有适合普通市民消费的餐饮娱乐项目。据估计,“一品天下”的商家一年的利税将超过亿元,能解决4万多人就业。 ·记者感言· 能够如此集中地品尝成都美食甚至天下美食,外地游客从此有了口福,成都人更是有了一个永远的“大厨房”。 本报记者 张渝 ·回望世客会· 盛会造就古镇乐园 10月12日—10月14日 ·代表着全球8000多万名客家人和200多个客属社团的3500多名来宾参会 ·世客会期间洛带镇每日接待游客3万人以上 ·世客会期间引进项目近20个,投资总额45亿元 昨日是世客会闭幕后的第十天,洛带古镇依然处处可见游客的身影。世客会的召开使这个古老的小镇处处焕发着青春活力,外来的游客、商人和本地的客家人都沐浴在这种活力之中。 在老街的水井广场,一位满脸微笑的黄包车夫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已经50岁的客家人叫黄全章,是洛带当地的农民。世客会筹备期间,黄全章辞掉了小工的工作,到洛带老街当了一名车夫。提到收入,黄全章爽朗地说:“洛带旅游分淡季和旺季,好的时候每天能赚100多元,淡季的时候就很难说。总的来说,现在的收入跟做小工的时候也差不了多少。”记者疑惑地问:“那你为啥还愿意当一名车夫呢?”他笑了笑说:“当然愿意了,以后洛带的旅游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在洛带广东会馆外,一位游人突然对同伴喊道:“里面有‘伤心粉’,我们去吃嘛!”在竖立的“客家伤心粉”牌匾背后,近十张桌凳都被游客坐满,几乎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碗“伤心粉”。记者了解到,世客会召开后,来广东会馆娱乐的游客增多,客家小吃“伤心粉”一时间成了游客们喜爱的美食。据了解,世客会前,这里的“伤心粉”一天只能卖出几十碗,而现在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够卖出几千碗。记者采访了广东会馆的经营者杨明,这位从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洛带经营客家文化的商人说:“现在客家文化、洛带旅游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很高兴。我相信洛带的旅游业大有可为。” ·记者感言· 一次盛会激活了一座沉寂了古镇,让洛带这一小镇在如织的游人前尽显独特魅力。本报记者 谢佳君 实习生 陈雪 ·俯瞰花博会· 花卉盛宴永不落幕 9月28日—10月8日 ·接待海内外游客133.59万人次,创历届之最 ·仅花卉交易会实现交易1.5535亿元,实现该区70%的失地劳动力重新就业 ·花农收到北京奥运会数千万元人民币大单在内的大量外地订单 ·留下了4万平方米的国际化会展面积和占地700亩的花博园 第六届花博会已经落幕。这场会期只有10天、总投资24.5亿元的盛会使温江区的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了5年,城市发展也提前了5年,给成都带来了“面子”,也带来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但是,对百姓而言,它会不会是一场短暂的盛宴?它带来的是否仅是暂时的热闹和欢乐?昨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来到温江花博会主场馆。 昨日的中国花博园热闹依旧,丝毫找不到盛宴落幕的萧条冷清,却多了几分悠闲舒适。据了解,这里将永久地保留下去,成为成都市重要的花卉主题景观公园。 记者在离花博会主场馆不远的涌泉镇见到了因修建光华大道而失去土地的熊大姐。谈起如今的生活,熊大姐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她和镇上几个失地姐妹正打算筹建一个家政服务队,“这个想法是在花博会打工的时候想出来的,我们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春晖家政服务队。”据了解,花博会的筹备和举办使温江区的160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约占该区失地农民劳动力总数的70%。记者从涌泉镇了解到,仅花博会举办的10天内,该镇就有失地农民300余人在花博会主展馆得到工作机会,这还不包括参与光华大道等设施的维护、清洁和交通协管的失地农民。 打通万春镇花农陶素珍大姐的电话时,她正在花博会国色天香分会场参加活动。电话那头的声音满是掩不住的高兴,她告诉记者,花博会举行后,她已经做成了好几笔外地客商的生意,现在正在谈的客户还有两三家。陶大姐说:“我种了二十几年的花,今年的形势最好。” ·记者感言· 花博盛会,不仅让成都人有了一个大花园,更改变了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谢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