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东莱西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0:11 人民网

  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市)的莱西市,把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全市唱响了政府“埋单”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进行曲”。今年1-9月,全市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培训农民工23700人,其中完成就业指导培训18000人,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1200人,获得专项技能资格证书4500人;转移18169人。截止到目前,全市已有15.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年增加农民收入近20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保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莱西市姜山三村的迟彬功老人,怎么也想不到,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过着年吃年用平淡日子的他,如今却过上了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两个儿子、两个儿媳经过政府的免费培训后,又通过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走进企业成了正儿八经的工人,每人月收入都在1000元左右。这份不错的收入,让迟老汉一家人告别了低矮窄小的茅草屋,住上宽敞明亮的别墅楼。老两口也和城里的退休工人一样在家里操持家务接送孙辈上下学,全家人过得殷实而甜蜜。

  “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最终途径。近几年,莱西市统筹城乡,把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作为全市五条工作线之一,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委分管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办公室,全市15处镇(办)、开发区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各村设立了劳动保障信息员。为了实现3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的目标,该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对劳动保障部门以及15处镇(办)、开发区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全力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加强宣传,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浓厚氛围。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闭塞的问题,莱西市劳动保障部门采取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就业信息发布方法,确保就业信息畅通。点上发布,制作了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光盘,拿出3个月时间,在每个镇办选择4至6个村庄巡回播放。通过收入对比、求职提醒、维权承诺,让农民对外出打工动心、称心、放心。线上发布,市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机构每月编发《就业信息》下发各镇办,各镇办利用《务工指南》、《招工简报》等内部资料下发各村庄,各村庄利用黑板报、大喇叭等工具,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面上发布,市劳动保障局专门在市电视台开设了《劳动保障传真》专题节目,每周制作一期播出六次,向全市推介包括用工信息在内的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送岗到家,确保农村劳动力求职有门。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有效匹配,莱西市建立了岗位资源信息库。将市内外的各种用工信息通过分门别类统统录入微机,并实行市、镇、村三级联网,农村劳动力如果要想就业,只要在网上浏览一番,便可找到自己需要的岗位。同时,莱西市还实施了“就业风帆”服务品牌工程。在加强日常职介服务、保障劳动力市场全天开放、求职电话一拨即通的同时,还坚持开展“就业服务到身边”、“岗位政策双下乡”等活动,在农民家门口传递用工信息、搭建就业金桥,帮助劳动者开辟就业捷径。另外,市镇两级还普遍设置了劳动力供给情况、劳动力需求情况、劳动力供需匹配情况三个记录,将用工岗位“一杆子到底”推荐给有求职意向的劳动力,有效地提高了职业介绍成功率。今年春天,莱西市劳动保障部门到日庄镇、马连庄镇、院上镇乡间大集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促成3520名农民走出家门打工致富。近3年,莱西市每年帮助近2万农村劳动力扬起就业风帆。

  ——维护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忧。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劳动力务工求职的顾虑,莱西市十四部门联合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部门的服务功能,建起了国外、国内、本地三级就业输出体系,并实行就业、权益保护一条龙服务。对于拖欠克扣农民工资、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费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制定事先预防措施,并长年开展“维权服务到现场”活动,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举报投诉,坚持“快速反应、现场办案”,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无忧,并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强化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靠提高素质实现成功转移

  10月11日上午,在莱西市院上镇政府的大型会议室里,195名砌筑工、混凝土工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职业技术资格理论方面的考试。据该镇的王镇长介绍,对于政府“埋单”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做法群众是举双手欢迎,不仅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而且在培训过程中都学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在拿到培训合格证书后,就意味着有了一张“绿色就业通行证”,就可以获取更好的就业岗位。

  张云令,41岁,腿有残疾,经过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后,掌握了机械维修技术。现已是南墅镇通用机械制造厂内一名维修技术“大拿”,月工资1200元。由过去家中的负担,一下子转变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

  刘敬强,28岁,经过政府的免费培训后,掌握了电气焊技术。自己投资10多万元创办了一个电气焊铺子,兼营防盗门窗、铝合金加工等,年收入4万多元。

  这是今年莱西市实施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阳光工程”中几个小小的镜头。

  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莱西市有34.57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79.2%,没有接受技能培训的占78%;而80%以上的用人单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5%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莱西市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着重点放在了培训上。今年,该市以市劳动保障部门为龙头,以镇(办)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农村为民服务代办员为辅助,启动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阳光工程”。全市共筹措资金500多万元,确立了5所职业学校定点为培训基地,采取就业指导、职业资格、专项技能等多种培训形式,免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电工、电气焊、烹调、计算机等10多种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1—2样实用技能,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

  ——定单式培训。为了给企业及时输送适用的技能工人,莱西市在市镇两级普遍建立了“新建企业预约招工制度”和“现有企业定期专访制度”两个制度。对新建企业,在项目签约时,就提前介入,与投资方签订预约招工协议,根据预约招工的人数及技能要求,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对现有企业,以行政区划为界,由镇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每周走访或电话询问一次,了解用工需求,根据需求情况组织培训。院上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针对本镇盛达电脑刺绣与丰福绣品两公司急需电脑刺绣工人的问题,立即到青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培训了120多名电脑刺绣女工,即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储备式培训。在用人单位急需的培训定单不足的情况下,莱西市着眼长远,围绕本市食品加工、服装纺织、机械制造、橡胶化工、矿产建材、电子信息六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市镇两级分别确定了未来5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工种,根据未来需要,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储备式培训。目前,全市设立储备式培训项目30余个,每个镇办设置储备式培训项目在10个以上。水集办事处出资60万元,依托市职教中心,对本镇农村劳动力进行电动缝纫、电气焊、机电维修等技能的培训。目前该处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有370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调整式培训。对经过定单式培训和储备式培训已上岗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回访企业,将哪些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人员,主动为企业进行2次培训,培训后重新推荐就业。同时,对适应岗位快、发展潜力大的人员,协助企业进行再培训,过一步提高上岗人员技能水平,使这一部分人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广开就业空间,保证农村劳动力有岗可转

  周玉梅,35岁,莱西市经济开发区龙一村村民。上有70岁的公婆,下有上学的孩子,种有7亩半土地,爱人在外企打工。她利用自家的5间平房,购进电动缝纫机近20台,通过为大企业加工辅料、发放手工零活等方式,一年能增加收入2万元。在该开发区,像周玉梅这样的加工点已发展了8个,带动500多名不能离家离土农村妇女实现就地转移,每人月收入400元以上。

  针对40岁上下的农村家庭妇女不能离家转移的实际,莱西市通过为大企业设立零活加工点的方式,使家庭妇女们在不扔农活、不扔家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转移。这是莱西市广拓就业空间,保证农村劳动力有岗可转的一个范例。

  就业,乃民生之本。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莱西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就业问题,把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目标,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市外打工经济等举措,积极培育就业增长点。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加岗位实现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基础。近几年,莱西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将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与劳动力的双赢。截止到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159个,内资项目1599个,工商注册的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6887个,每年新增加就业岗位2万多个,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投资1.2亿美元的青岛泰光有限公司,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0多人,工人月收入800元以上。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拓宽领域向三产转移。莱西市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通过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增建成区面积,极大地增强了城市集聚力。目前,城区人口达到20.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1%。同时,该市还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方式,将区域内农民吸引到城镇经商从业。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乡镇”的姜山镇,以招商引资促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促工业化进程,两者的互动效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广阔天地。目前,该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0多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达2万多人,落户内外资企业近30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0多人,发展个体工商户1500家。2004年到今年8月末,全市涌向城镇从事三产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764人。

  ——培育打工富民经济,开通市外就业渠道。莱西市把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作为一种经济来发展、来培育,通过加强对外联系,已与青岛、烟台、威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的劳动保障部门建立起劳务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市共有4万农村劳动力走出市门打工致富,其中有6000余人在外地安家落户。店埠镇张彩艳,通过礼仪、服务知识培训被输送到北京空军后勤部京西宾馆打工后,勤奋好学,刻苦攻关,被提拔为客房部经理,带领服务班的姐妹们勇创接待服务品牌,受到宾馆领导和客人的一致好评。

  打工经济的成功培育,使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致富一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已成为莱西农民的共识。目前,全市有15.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其中有2500名农村青年走出国门挣起了洋钱。他们一年为增加收入近20亿元。

  ——培育创业小老板,鼓励自主创业。莱西市积极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制定了“一对一”创业帮扶计划,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并扶持,引领他们探索自主创业之路。今年,该市已有100名农村劳动力经过培训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人民网青岛10月2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