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独脚戏到大合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0:27 人民网-华东新闻

  学生:环保是门必修课

  张琛倩是浦东进才中学高三学生、校科学院院长,说起环保问题来,她俨然成了小专家。今年3月,她做的课题《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探究》,获得了第20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我从高一开始,就被学校教育中始终贯穿的环保理念所感染。”她介绍说,进才中学的环保教育分成三部分:有水质监测实验、人文地理等必修课,有野外考察、环境科学等选修课,还有学以致用的研究型课程。

  进才中学副校长龚德辉至今还记得5年前的那个早晨。一大早,她就接到高二学生周顺的电话,要请假出学校。原来小周发现在校对面的建筑工地上有浓烟升起,想去看个究竟,但“进才”是全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得随意出校,情急之下,小周只得求助校长。

  经批准后,小周带着同学,拿上塑料瓶,直奔对面工地,发现原来是一些农民工在焚烧一大堆以塑料为主的冰箱废弃物。用瓶子将燃烧烟尘收集入内后,他们回到学校环境科学实验室,用小白鼠对比试验。数日后解剖发现,试验组的小白鼠肺部明显发黑。

  小周为此给当时的新区领导周禹鹏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自己的实验报告,呼吁“浦东开发中要防止大气污染”。周禹鹏当即转发此信,并写下批语:“浦东开发需要这样的优秀青年”。而小周他们的论文《探索燃烧废塑料对大气危害》还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论文竞赛二等奖。

  在进才中学,像周顺、张琛倩这样的孩子还有许多,他们不仅自己关注环保问题,还积极倡导和参与浦东的环境保护活动。如学校的环境科学爱好协会与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放养鱼苗;通过创建绿色家庭活动,促进环境教育进社区等。

  由于出色的环保教育,进才中学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目前在浦东,国家级、市级、区级绿色学校已达40家,今年底将达50所。”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孙海洪告诉记者,浦东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已达到100%。环保,成了浦东孩子们的“必修课”。

  居民:积极参与的志愿者

  李素珍老人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一大早仍戴上小红帽、佩上红袖章、挂上统一的胸卡,到金桥公园巡视。在浦东新区,像李素珍这样的老人有500多位,他们组成了30支公园志愿者队伍,参与公园的管理工作。他们不仅负责日常巡视,及时纠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还经常为公园的管理出谋划策。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城区,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浦东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中,开展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的“四进”活动,逐渐改变了政府唱“独脚戏”的局面,形成了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如今,浦东新区已拥有一支覆盖环保、水务、市容环卫、市政、绿化等条线的近300名社会监督员、879名市容协管员、670名河道保洁员,以及500余名公园志愿者。

  新区还开展了“废旧电池换鲜花”等群众性活动和市民“生态一日游”、“中小学生九段沙湿地之旅”系列活动,使更多的市民了解浦东,并主动投入到浦东环保的队伍中来。

  加大环保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力度,浦东新区建立了环境质量报告制度,最近新区又制订了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市民举报企业偷排、机动车排放黑烟、擅自倾倒垃圾等28类影响公共环境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

  企业:社区中有责任的一员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引进了大量项目和企业。由于设置了“绿色门槛”,这些项目以及企业的环保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不过,更多的企业并不以此为满足。

  总部设在加拿大的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以比通常高出数倍的成本,在外高桥建立了一个上海技术中心。中心具有亚洲首例地下桩基储能系统。冬季,空气中的冷量通过地下桩基系统经过热交换储存在地下,夏季到来时再置换出来,为大楼供冷。整个建筑为全保温设计,并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技术中心的绿化都采用自然的、低维护性景观绿化,不使用杀虫剂。据了解,这个技术中心可谓是亚洲最环保、最节能的建筑之一。

  不少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大环保力度。位于曹路的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就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对生活垃圾进行自动分类、资源回收再利用,并生产有机物。

  “垃圾利用率高达80%。”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局长庄少勤介绍说,“该项目还被评为建设部国家科技示范工程。”浦东新区还开展飞灰无害化处理和炉渣资源化利用,将炉渣制成板砖,铺设在人行道上。目前,新区已有2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铺上了这种填补国内空白的“炉渣板砖”。

  企业的环保行为还走向了社区。英特尔公司就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组织员工与社区居民一起开展环保活动,还领养了一片香樟林。“我们是社区中有责任的一员。”他们的话,代表了浦东新区众多企业的心声。

  《华东新闻》(2005年10月26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