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时代还需家访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1:09 南方日报

  张玮 梁天健

  “一开始我很抵触,但第一次家访后,始料不及的结果让我觉得这不是没有意义,而是太晚了!”

  “很感动,我的职业成就感从没像现在这样高过!”

  ……

  对于几十年前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老师家访”绝对是一件平常事。然而随着电话、短信、Email、MSN等电子通讯媒介的不断引入时,传统的“家访”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本学期开学后,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组织全校从幼教到高中的100名班主任进行了“百名教师千家访”的尝试,一个月过去,回归传统的交流方式让老师们有了新的感悟。

  【问卷调查】

  尽管完成任务,但老师心底究竟对家访抱着什么态度?他们赞成家访吗?对今后家访有什么建议?本期关注,记者也随机对26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许多真言。

  1、您赞成登门为学生做家访吗?

  赞成

  不赞同

  无所谓

  结果:三选项依次比例为17:6:3,65%的人选“赞成”。

  2、家访对您的工作有帮助吗?

  有,比以往任何一种方式都好

  有,但和原先采取的方式效果差不多

  效果不是很明显

  结果:三项比例依次为18:7:1。

  3、对今后的家访您有何建议?

  主要答案:

  a、最好不要硬性规定时间、人数,容易造成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找话题,应当在学生确实有需要进行家访时才做。

  b、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家访方式,应“求特不求全”,主要还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离异等),否则有时是做无用功,耽误时间。

  c、频率不宜过多,毕竟老师每天的工作虽琐碎但辛苦,而且也有自己的家人需要照顾。

  d、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协同家访,效果可能更好。

  e、学生住得散、很难找,而老师大多是利用晚上家访,女老师外出晚归很不安全,学校能否直接创设一些家访时间?

  f、老师登门,家长都盛情款待,给家长带来不便,建议地点可以改在小区花园、公园或其它公共场合。

  (以上仅为问卷部分内容)

  家访故事

  主动推门化解误会

  讲述人:高二(1)班班主任姜百川

  选择小刘家做家访,不仅是因为他学习自觉性不强,更主要的是我曾经和他父亲在开学初那次家长会上的误会。那天我才发言了几句,他父亲就气乎乎地打断我,说:“能不能把所有老师的手机号留一下?”因为我刚调来,所以无法回答,就告诉他“楼下办公室有,家长可以在会后去抄”。结果这竟让其父大发脾气,拍着桌子气愤地说:“你们老师只会讲漂亮话……”做老师十几年了,从来没被这样当众抢白过,当时我的眼泪都在眼圈里含着……

  此后,这件事始终压在我心上,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小刘面对我时也小心翼翼。我想消除隔阂,可觉得打电话难以说清,请家长来校又欠诚意,家访成为唯一选择。接到我家访的预约电话,其父的语气似乎还有点生硬。等到家访的那天,我虽然心中依旧忐忑不安,但跟小刘的父亲交谈时,我就像忘了那件事一样,先中肯地评价孩子的优点,然后才逐步提到不足,交流坦诚,家长听了很受用,气氛也越来越融洽。后来家长主动解释了那天发脾气的原因,原来小刘高一时因打架被学校警告处分,家长认为处罚过重,一直耿耿于怀。

  “症结”终于找到,我认真解释了学校处罚学生,其本意是爱护、教育学生,只要小刘今后两年表现好,处分会撤销,不会影响考大学。家长听后表示理解,还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家长会后,我几乎隔一天就要问孩子一次‘班主任对你怎么样’,怕你报复孩子。”冰释前嫌,离开时我被小刘的父母热情地送到汽车站,直到汽车启动后才挥手告别。

  感言:

  很多家长见到我都说:“孩子上学这么多年,头一次有老师家访。”我想即便在家访中没有其它收获,仅此一点也值得欣慰——我们感动了学生和家长!家访推开的绝不仅仅是那扇门。

  小纸条化解冰封父子

  讲述人:初二(4)班班主任刘洋

  初二(4)班是一个“知名度高”的问题班级,学生都个性突出、叛逆性强。小超是今年我接班后第一个引起我关注的男孩,他外表英俊、个性不羁、感情敏感,但眉宇间常不经意流露出淡淡忧伤,成绩不好并有早恋现象。或许此前家长和老师对其管教方法欠妥,叛逆期的小超以不好好学习来进行“抗争”,父子关系恶化,曾有3个月双方不说话的历史。然而,我感觉这个自尊心强、思维敏捷、有主见的男孩学习潜力很大,他的家庭是我第一个家访对象。

  家访开始时,小超曾想躲进房间,即使在旁倾听也极少说话,表情既不自然也不耐烦,两父子对话竟然还要靠我来充当“传声筒”,气氛非常尴尬。于是,我提出用写纸条来交流,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无声对话,父亲惊讶地发现孩子有很多他不了解的想法,他以前不仅误会了小超和同学的关系,自身的做法也有不当之处;而小超也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两人都流下了眼泪。小超轻声地说:“爸爸,对不起,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此后,小超的状态特别好,两次数学单元测试都取得了90多分的好成绩,被同学推荐当升旗仪式的主旗手。他在给我的日记当中写到:“刘老师,国庆我和爸爸一起去了桂林,这是我上初中以来和爸爸第一次亲密相处,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不会让他和您失望的。”

  感言:

  当初宣布家访时,不少学生都有抱怨,而当一个个真实的家访故事在班级流传后,我看到的是一双双期盼眼睛。目前我已经家访了20多个学生,班级可以用“巨变”形容,曾经奢望的“流动红旗”,已在班里连续停留四周了。

  帮学生与继母沟通

  讲述人:初二(1)班班主任田雯

  小雨是从学校小学部升上来的学生,那时她成绩很好,可初中之后她的成绩下降,性格变得孤僻,常常心事重重。我曾试图和她交流,她大多以点头、摇头代替回答。我翻看档案也没任何异常,直到家访后,谜底才真正揭开。原来小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再娶,起先雨和继母的关系还不错,但自从有了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后,小雨认为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变了,被人忽视,这让她心理有了障碍,不愿和人沟通,也常对家人做出叛逆的事来。在与其家人的交谈中我感觉这确实影响了她与家庭的感情。

  于是,我告诉她继母,小雨其实很喜欢她,平时和我聊天提到她时都称“我妈妈”,“学生情况登记表”中的“母亲”一栏也是写她的名字。年轻妈妈听了很感动,当即表示会和小雨沟通……此后,小雨的学习兴趣和交流欲望大增,遇到不懂的问题还会主动来办公室问,数学成绩已经从六七十分提升到八九十分了。

  感言:

  家访让人切身感受到学生不为人知的成长环境,掌握了家庭具体情况等,这是其它方式无法企及的,是一种全面的沟通方式。

  教育会客厅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服务

  嘉宾: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水发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开展“家访”?

  王水发(以下简称“王):本学期初,南山区教育局发文要求全区推行“千名教师家访”,当时我心里就一动,因为这和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家访和企业对客户群进行回访,调查客户需求和自身产品质量好坏,进而消除误会、更新产品的做法一样。面对面的家访正是广泛、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用心服务的最好方式。

  记:“登门家访”和“家长会”都是“面对面”的交流,两者可以等同吗?

  王:完全不能,尽管不应否认“家长会”的作用和必要性,但它在时间、空间、了解深度上都不能取代“家访”,严格说那只是家长“校访”。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好比一个老师给几十个学生授课和只对某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而且长时间不家访,会让学校逐渐处在“高高在上”的状态,而学生和家长却始终很“被动”。地位的不平等不利于双方的情感交流,更容易造成师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对立与隔膜。

  记:面对学校额外增加的家访要求,老师有何反应?

  王:当时无所谓“高兴”和“难过”,“要求了就去做”的心态居多,但家访后,老师们都很兴奋、激动、感动,效果很明显。而学校考虑到老师的辛苦,特意将区里原本要求的1个月时间延长到1个半月,并将国庆、双休日也囊括进来,划分活动发动、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的完成时间,细化和明确了各阶段的做法。最后,100名班主任全部高质高效完成家访。

  记:今后学校会否继续组织家访?

  王:这是肯定的!家访并非当时坐一下、聊一会就结束了,真正的后续工作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要把老师的体验、感悟、故事收集成册,与众分享;再将家访时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学生情况归纳整理,想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给予反馈并调整工作。另一方面要将家访制度化,并纳入教师的评介考核。今后原则上我们将规定每个班主任每学年开五六次家长会,对班上每个学生家庭均进行一次家访。

  不要硬性规定时间数量

  嘉宾: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张夏燕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电话、邮件等通讯兴起信息时代,家访的优势是否会削弱?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张夏燕(以下简称“张”):会削弱,毕竟家访在那时几乎是唯一的沟通途径,而当前通讯发达,人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但家访仍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首先从教育学研究上,家庭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中重要影响因素,家访对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成员构成、家庭气氛、亲子关系等有很大帮助,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其次,“主客关系”发生变化,更容易让家庭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爱和关注,是深度的感情交流;再者,对宣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好处,因此家访应延续和保留下去。

  记:家访应注意什么?

  张:我认为一是不要硬性规定时间和数量,频率也不宜过多,提倡有重点、有针对、有质量的家访;二是应该在教师能接受的范围,目前家访都在工余时间进行,但教师的工作很辛苦,舆论压力大,本身也有家庭,因此可以考虑“有弹性的时间”,比如能否在没课的上班时间进行?毕竟教师过于劳累,最终有损失的还是学生;三是有些家庭很注意隐私,有的家长不愿意让教师家访,那么就应该尊重他们,否则会对对方造成约束和压力;四是要考虑学生本身的年龄层和性格,一般低年级的更渴求这种方式,此时提要求很容易接受,而中学之后,这种需求降低;五是家访效果和教师素质、技能技巧、细节把握有关,准备充分、目标明确、讲究语言艺术的家访更有成效,学校可以以研讨会、案例交流,甚至和学生沟通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校本培训;六是建议家长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家访。

  图:

  家访使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丁玎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