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贫困生频现“李鬼”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0:13 红网

  高校开学后,个别“假贫困生”也忙开了,他们和其他贫困生一样在当地的民政部门或乡镇办事处开个贫困生证明,再“用心”完成一篇个人“贫困”情况材料,即可如愿享受学校对贫困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冒牌“贫困生”虽属个别现象,但却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救助秩序,应当引起重视。(10月25日《 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学生也迅速增加。为了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经济

困难而失学,教育部及有关高校不断完善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与措施,逐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城市低保家庭及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可凭当地政府部门、街道办或父母工作单位出具的“家庭低收入证明”或“特困证”等相关证明,便可享受到有关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这样一种惠及贫困生的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日渐变形走样,且频频遭遇“李鬼”。个别浑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服装,手机、MP3等一应俱全,花钱丝毫不节俭的“假贫困生”,钻资助体制不健全的空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贫困生”的待遇。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贫困生”对这种造假一点也不避讳,“有些时候,他们把困难补助领到手后,就拿那些钱请宿舍的同学到外面饭店美餐一顿”。

  高校贫困生频现“李鬼”,不仅在学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破坏了学校设立特困补助金的初衷。众所周知,国家救助贫困生的款项是非常珍贵的,助学金、补助金虽然微薄,但对贫困生来说,可说是“雪中送炭”,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如今无偿补助这块“唐僧肉”竟落入“假贫困生”口袋,这不仅是对真贫困生利益的损害,更多的是在拷问现行的国家助学金政策。

  目前,我国对贫困生资助尚缺乏统一、完善的体系,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各界、媒体等都在参与贫困生资助,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信息共享,结果有的学生得到过其他形式的资助,又重复享受学校的资助。加之校方调查取证难,公示贫困生信息显得颇为微妙,同时因后续制度不完善,对弄虚作假者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让混水摸鱼者“有穴可钻”。

  高校贫困生频现“李鬼”,且“大大方方”与贫困生抢食“特困补助”这杯廉价“午餐”,虽然不能上纲上线界定为“本质”问题,但至少说明这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道德上出现了疵点。任其泛滥成灾,后果不堪设想。

  防止假“贫困生”穿着名牌领补助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构筑一道安全的信用防线。学校应对学生提供的证明家庭贫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符合要求,证明上的签字和公章是否清晰,各种证明材料是否完整等。同时还要通过其它渠道了解申请者的生活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对那些有意闯入“贫困生”队伍的“李鬼”,要给予适当的处分,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