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鲁殿灵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春天到北京通州办事。事情办完之后,我忽然想到:冯其庸先生如今住在通州啊,何不去看看冯老呢?冯先生原来是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是个典型的文人领导。我送过他几本自己的书,他也回赠了一本在台湾出版的书,印得很精致。后来,我与他又在单位之外的社会活动中有过接触。我很喜欢他的毛笔字,有心想要,又没好意思张嘴。此次在通州,我向区政协打听,都说知道有位“冯老”,但住哪个楼盘不晓得。我说他不住在楼盘里,而住在张家湾。张家湾前几年挖出一块曹雪芹的墓碑,后来红学界就分了两派,一派认为是

真的,另一派则说是假的。冯先生属于前者。再后来,冯先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那一阵首都文化人正兴起一个去农村安家的风潮,冯老也在张家湾买了块地,随后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去张家湾看了他,回来跟我讲,冯家那个楼一般,但院子里的石头与树木实在漂亮。如今,又是几年过去,估计他那里只能是越来越好了。

  区政协派车又派了人,我们一路找去,很快就找到这个别墅群。发现了一座十分时尚的建筑,我心说兴许就是它了。大门敞开着,我们喊了两声,里边没人答应。犹豫片刻,还是一边轻喊着一边进入。屋子空着,桌子上摆着各种泥塑,其中一件上面有字,仔细一看,恰是冯老的字。同行的朋友说:“既然看见了他的字,估计其家就在附近。”我们出门三绕两拐,终于从门牌上找到了“冯宅”字样。敲门。门开,是位中年偏老的妇女。她看见我,“啊”地叫了一声,转回头就向里边喊:“老冯啊,城北看你来了……”

  被让进了底层的客厅,女主人给我们沏了茶。她说:“老冯正有点儿一时放不下手的事,您先喝茶,先喝茶。”有顷,冯先生才下得楼来,连说对不起。原来,冯老有位老朋友是天津大学的资深教授,后天就是他的九十华诞。拿什么礼物去贺寿呢?思索很久,决定请隔壁那位搞泥塑的艺术家代制一把很有个性的泥壶。刚才是冯先生亲笔在泥壶坯上书写自己的贺诗,明天完成后,冯先生就以此作为贺礼赶赴天津了。

  冯先生道歉说:“实在是不敢停。如果中途停顿,字与字之间的气息就不顺了。”我听了心中一顿:就凭这一个担心“气息不顺”,就是一篇访问记中的细节。随即,冯老亲切地说:“好久不见你了,光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文章……”我忙回答:“这话应该由我对您说,我现在是光在大报纸上看到您的大文章……”但我心里依然沉湎在“他迟迟没下楼”的回想之中,如今能有如此雅兴而且能够做成如此雅事的老人已经不多了。

  我环顾着冯先生房子中的陈设,他很高兴地逐一讲过,又领我到院子里,看他的树与石。他说,院子一亩有余,却种了十几棵不同的树,而石头更珍贵,是从各地带回来的……夫人插话:“有个产石头的景区,请他去写字。最后景区跟他谈如何付酬,他谢绝了。可景区还是再三不答应。后来,在临走的前一天,景区领导陪他游览,他发现了这块弃置在路旁的石头,这才张嘴说,我要它,但要麻烦帮我运到通州去……”当时我心暗说“这又是件可写之细节”。

  多半年之后,我在报纸上见到“人民大学组建国学院”的消息,其中讲由冯先生担任国学院的院长。刹那间我想起了以上几个小细节。难道把文题定作“冯其庸二三事”?不好。不但不好,还显得太“琐碎”了。突然,我想起了“鲁殿灵光”四个字,这应该是合适的。我毫不犹豫地打出这个标题。当然堪当这四字成语的红学家,国内还有几位,但残酷的事实是,如今一定是个位而非十位了。这都是让我们不能不扼腕的事实。鲁殿灵光理所当然是我们的国宝,真应该珍惜着,让他们发挥余热才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27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