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园掀起古代经诗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4:37 辽沈晚报

  幼儿园——了解即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天生我才,自有用时。”

  “天降大任,心志先苦,欲成伟业,不惜体肤。”

  “有志竟成,秦关属楚,苦心不负,越甲吞吴。”

  如果告诉你,一个只有四五岁,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口气能背下四五十句这样的诗文,你会相信吗?可就在沈阳实验学校幼稚园大二班的教室里,记者却看到全班小朋友齐刷刷背诵的场面,很多孩子还边背边伸出手指头,四个字一句地数着,惟恐记错。不但会背,孩子们还能讲出其中的一些典故和是非呢,比如,“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等等。

  孩子们背诵的诗文,出自一本名为新编的《中华童铭》的儿童启蒙读物,这已经是幼稚园继《三字经》之后,孩子们开始背诵的第二部蒙学读物了。在幼稚园的老师们看来,这本改良过的国学基础读物,要比过去教的《三字经》更好教,孩子们也更爱学。

  从去年开始,这所幼稚园在寒暑假期间开设了国学启蒙课程,《三字经》的“人之初”成了小朋友背诵的第一句经文,幼稚园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掌握一些文史典故、常识,同时也锻炼一下他们的记忆力。

  “《三字经》我们并不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孩子能背诵就可以了。”幼稚园的肖老师介绍说,《三字经》对于还认不了太多字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还是有些深奥,而且其中部分内容即使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教《三字经》的时候,老师并不做讲解,而只是像教儿歌那样,让孩子们朗朗上口地背诵而已。肖老师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关键是要养成一种读的习惯,理解则是长大以后甚至是一辈子的事。“四书五经我们许多人到现在也未必全明白。”

  中小学——晨读的功课

  如果说幼儿园只是把国学当作一种启蒙教育,偶尔为之;那么在中小学生当中则可以用普及来形容了。

  《论语》、《大学》、《中庸》,这些著作恐怕多数成年人都没有认真读过,可它们却成了很多沈阳小学生的晨读功课。在皇姑区昆山二校,每天的早自习,同学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声诵读其中的名句名篇。在沈阳市,晨起读经的小学远不止这一所学校,从本学期起,在区教育局的倡导下,国学课已经在皇姑区所有中小学实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小学国学教育重点围绕诚实守信、笃行孝道、男女有别、与人为善、天道酬勤、报效国家等六方面开展。

  在昆山二校,记者翻看了老师手中印刷精美的国学教材,低年级学的是《三字经》、中年级是《论语》、高年级的则是《大学》、《中庸》。原文、译文加上相关的故事构成了每一篇课文的体例。至于教学形式,老师们说,主要也是以诵读为主,由于有译文,降低了学习难度,所以也鼓励同学自学,不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没有硬性的达标要求,更不会去考试。“老师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告诉同学们应该怎么去做。”王恩亮老师说,国学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奠定人格基础还是很有帮助的。

  “了解了历史知识。”、“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懂礼貌”、“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说起读经的好处,几名高年级同学还真有不少体会呢。“还挺有成就感的,尤其回家一背诵,爸爸妈妈也很高兴啊。”

  要读更要做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就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期在长大后有君子之德行,是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中小学读经热的主要原因。可这经书究竟应该怎样读呢?

  “能亲仁,无限好”、“不亲仁,无限害”,这是从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开办的《弟子规》讲习班中传出的稚嫩声音。研究会秘书长孙浩哲教授多年来一直倡导在少年儿童当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他讲授《弟子规》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学会孝顺父母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技巧,穿衣戴帽的合体,亲近有仁德人的方法并实现成功经营人生的做人基础。

  “是中国人就得学习中国文化,而经典著作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说的是怎么做人的问题。”孙教授认为,凝聚古人智慧感悟的文化典籍,对于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情商、感情、审美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古代经典并非与我们遥不可及,怎么跟妈妈说话、怎么收拾屋子、如何待人接物,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从“经文”中找到答案。读经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读,更重要的是去做,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孙教授的一个观点。学习国学,切不可以空对空,不能跟行为脱节,一定要与生活对接起来,学为所用。

  读经诗也要有选择

  其实,对于“读经”问题,社会上也始终存在着争论,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大有人在。孙浩哲教授认为,读经还须剔除其中的糟粕,“也不是说啥都行的。”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李树军老师也赞同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孩子接受一些中国传统优秀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但他也特意强调,中国传统经书中,一些价值观念并不完全适合现代社会。比如,《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就显得过于武断。他不赞同全盘地不加选择地“读经”,他提醒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把好关,切不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糟粕和精华混为一谈。

  本报记者 田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