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患者看病更省钱(他山之石)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4: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于曰成 编者按:在如今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一些医院开“大处方”、做“大检查”导致“看病贵”的现象为人诟病。解决“看病贵”问题,有人说关键在于改革包括“以药养医”、“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在内的医疗体制。然而,理顺医疗体制非一朝一夕之事,此时,医院自身难道就不能有所作为吗?吉化总医院以自身的实践表明:通过推行节约措施 、加强成本管理,从而减轻患者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贵”,医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近日,笔者在吉林省吉林化工集团总医院采访,发现该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努力压缩各项成本,节约开支,不仅使医院得到快速发展,也惠及患者,为他们看病住院省了不少钱,被当地居民誉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2004年,该院在吉林省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评审中,在综合实力上升至吉林省第四名、吉林市第一名的情况下,创下了药品价格、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住院病人人均费用3个全省最低。 成本是如何降下来的,钱是如何为病人省的呢? 首先,吉化总医院从控制一般性运行费用入手。如今的许多大医院往往对一般性运行费用管理很松,吉化总医院在吉林市也算大医院,但它的成本控制却细到每一盏灯、每个水龙头、每一块药用纱布。院长郑权说:“这些成本都是要摊到病人头上的呀。”2001年上任的他,每周要花3个小时,在医院各处转一圈,看看哪个水龙头漏水了,哪个灯还亮着,哪个科室用电炉。 随后,医院建立了能源消耗曲线图,为全院卫生间更换延时节水阀,水龙头全换为切水龙头。为压缩行政费用,吉化总医院按工作性质、工作量将费用定额分到科室,超出额度需由科室自掏腰包。科室用水、用电等计入成本,电工、管工每周巡检一遍科室。以前放射科拍片子,胶片破损率没有限制,现在要求100张片子只能有两张破损。医院以前有大小12部车,保养、修理、油耗年年加码。而今,院领导取消专车,规定油耗标准,每月百公里油耗、修车花销实行公示,方便监督。 从2002年至今,医院规模扩大,但行政费用始终没有增加,且每年都能省下30多万元。 其次,管住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这是多数医院管理的难点,因为,一是高额采购的支出往往最后转嫁为患者看病费用,二是暗箱操作往往使其成为医院腐败的重灾区。吉化总医院2001年起全面推行药品和器械招标采购制度,制度透明而相互制约,一举多赢。 在招标采购的基础上,药品要进吉化总医院,厂家还必须在市场最低零售价基础上再降20%。引进招标外品种尤其是引进新药,该院的做法是不预先通知,随机召集不少于20名的药事委员会成员开会讨论,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得票过半数的药品才能引进。招标后的药品价格同比下降20%—30%。 采购大型设备最易出问题。医院要求,使用科室科主任至少要拿出3个厂家的同一型号产品供医院参考,再由器材处提出详细论证结果,然后由医院招投标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集体决定。这样就使得买到的产品往往在同类中最好,价格最低,也防止了不正之风。许多药品和器械商反映,与吉化总医院做生意没得赚。2001年至今,医院招标购买8000多万元设备,与市场平均价比,节约1500万元以上。 如此节约,曾有职工担心影响医院的效益。事实是,由于看病费用的降低,导致病人年年增多,2004年医院现金收入比2001年增加40%多,医院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去年,“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现象无一例投诉,随机患者测评5500余人,满意率达98.5%。 节约下来的钱除了正常开支外,最终的目标是降低患者前来看病的费用。在吉林省对全省三甲医院2004年1—9月的病种费用调查中,吉化总医院总体费用最低,其中胃大部切除术一项仅5356元,远低于长春某院最高的1.9万元。 《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7日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