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思和:巴金精神已成传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5:07 中国青年报

  “你可以不阅读巴金,但巴金对爱情、信仰、理想的追求却要继承下去。”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认为,“巴老等那一代大师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巴老那一代人留下的精神遗产一定要继承下去。”

  陈思和认为,历史不能够断层,现在的文学都是从“五四”时期发展过来的,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现在往往把传统理解为古典,实际上,巴金那一代人的现代文学作品已经发生了质变,古典中产生了现代因子,因此也已经成为传统,这种传统并没有消失,往前走,总归会不一样,但和前面的传统是离不开的。”

  陈思和在大学时代起就开始阅读巴金、研究巴金,当时20多岁的他见到了70多岁的巴金先生,“他在我心中的印象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巴金的精神是属于青年的。”

  陈思和举例说,很多人说王安忆、余华等人的作品没有巴金的影子,“其实是有的,包括一些更年轻的作家的作品也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影子,是‘五四’精神的延续,这种精神也渗透在现在的生活中。”

  陈思和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巴金的作品,觉得是三四十年代的事情,觉得有隔膜,“但这只是表面的,张爱玲的小说也是描写那个时代的,内容可能更陈旧,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读。”陈思和认为,这是思想的问题,“张爱玲对生活、爱情没有信念,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而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也开始不相信爱情,被一种虚无感笼罩;而巴金是有着坚定的人生观,对爱情、人生充满着理想。”

  陈思和认为,在社会转型中,过分突出一些关键词、时尚元素,也对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今天的虚无是不对的,人一定要有爱情、要有信仰,时代在发展,但我们还是要去追求爱情、追求理想。”

  陈思和认为,我们阅读巴金等一代大师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阅读他们的作品,更是在阅读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良知和品性,是对理想、信仰的弘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金及一代大师和当代年轻人是没有距离的,是永远能相互沟通的。

  陈思和说,鲁迅曾经翻译过一篇日本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就是“忘记我”,“巴老其实也不希望人们记住巴金,他把骨灰撒到大海就是一个例证。我们也不要把巴金当作一种人文包袱,好像不读巴金就怎么怎么样。青春、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用行动来纪念、传承巴金及一代大师的精神。”

  本报上海10月2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