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怎样避免“重外轻中”(热门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5:26 人民网-华东新闻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有佳

  参与者:魏国良华东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

  谢锡金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博士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修光香港中华传道会李贤尧纪念中学中文科主任

  面对读图时代、多媒体传播方式,文字对于学生们的亲和力在渐渐消退,许多学生厌烦写作文,也不愿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日前由华东师大二附中主办的“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和内地的专家学者就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语文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探讨。

  语文不是老师教会的

  主持人:文科和理科不同,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缓慢,作为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魏国良:我认为,首先要调整语文教育的观念。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在初中阶段的普适性、基础性、通用性的基点上有新的发展。我们学校提倡以学生自主研读、尝试践行为主要行为特征的语文学习,通过这一学习,拓展语文视野、改善语文品位、提高解决现实语文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说,教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应对一次高考,这需要教师自觉调整与学生的角色关系,以设计者、指导者的身份首先调整自身,再进行教学活动。

  谢锡金:真正成功的教育,是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不仅是教授学科内容。

  魏国良:语文老师在为高一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就要郑重告诉学生,语文不是老师教会的。这不是教师拒绝“教”,而是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用这句话自觉淡化权威形象,将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位置。

  作为教师,一般不应简单地提供已知知识,而应注重指导学生探寻解决未知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用任务去诱导、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首先要打好汉字基础

  主持人:读图时代的来临,加上现在的学外语热潮,是不是对学语文有压力?

  周修光:没错,文字对学生的亲和力有所减弱。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比较薄弱,认识的词汇量少,学生经常提笔忘字,他们常常用“88”表示“再见”的意思,网络语言越来越流行。

  谢锡金:中文是香港大多数学生的母语,学生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语汇和语言经验,课程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以前大部分学校都以英语教学为主,因为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听不懂英语授课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在向全世界开放的时代,双语教学的发展是大趋势。

  倪文锦: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主张最重要的首先是打好汉字基础。有些人不重视拼音、文字的基本功底,这都不正确。现在所说的“减负”,不是指降低语文教学的要求。目前有一种“重外轻中”的现象,外语热、双语教学铺天盖地,这使语文教学被边缘化了。其实现在其他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汉语,“孔子学院”就已经开到国外去了。我们的外语热存在被误解的地方,无论东方西方,每个民族都要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

  从阅读经典开始

  主持人: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喜爱语文呢?

  周修光:为了改变学生不喜爱文字的状况,我们学校提倡晨读,以营造热爱读书的氛围。每天早上读20分钟,一到这个时间,从校长到校工,全校上下都在晨读。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出让学生读报、评报,每次10分钟,随即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口头评论。这样的方法应用3年以来,学生们对于文字的爱好大大提高。

  针对学生不爱写作文问题,中文科的老师们想出了鼓励写作的办法,即每次花5分钟的时间,写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体裁不限。老师们对文章中的错字、别字只提出意见,但不扣分,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魏国良:我们是这样做的: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老师不提供相关教材资料、知识,而是给出一个研读学习任务———“有一种看法,认为毛泽东的这首作品用词十分考究,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主动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列出毛泽东诗词10首拓展学习篇目,再设计一个学习任务,比如“你能否对这10首诗词进行某种分类或排序,以充分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特色?”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完成得十分出色,有基于时间、时代的排序,有基于季节、风格、感情、语言等的分类,显然有了独立的语文判断意识。

  倪文锦:这也是我想说的一点,语文教学要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厚的土壤中。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经典文化要纳入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教育之中。同时,语文教学还要体现生动活泼,与时俱进。语文不是让人钻进故纸堆去研究,我们国家的文化也要面向世界,要经得起“欧风美雨”。把握时代特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时刻注意的。

  《华东新闻》(2005年10月27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