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巴金“现象”超越文学范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6:1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据新华社电“巴金‘现象’超越文学范围。”正在嘉兴出席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发表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巴金百岁诞辰和巴金逝世引发的两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最具说服力地表明了这一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存光分析道,2003年巴金百岁以来,关于巴金的研究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成了万众瞩目的思想文化现象。2003年举办的第7届巴金国际学术

研讨会、今年召开的第8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泉州黎明大学坚持出版了15年的巴金研究专刊……这些事件说明学术研究活动在稳定而有序地发展。2003年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标志着巴金研究无团体做依托、无机构做后盾的时代已经结束。各种媒体举行的评选如“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读者调查”、“2003年中华文学人物评选”、“2003年杰出文化人物评选”等,带动和激发了群众对巴金的关注。而巴金的作品《随想录》等,再次出现购买热。

  著名作家、诗人邵燕祥的发言充满感情。他说:“巴金是一个世纪的见证人,是一个真理的永远追求者。他这一生留下的丰厚的遗产,沉甸甸地,值得我们清点和继承,也是我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我在小学时,就读巴金的小说、散文等作品。对他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巴金是属于民间、属于读者的。他代表的是全人类不可摧毁的伟大精神:反专制、争自由。巴金没有离去,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巴金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巴金是鲁迅以后的新文学精神的接力者与传承者。巴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与鲁迅有许多相似之处。到了晚年,他们各自的社会理想又重新鼓舞他们离开文学创作,转而写作反思社会历史、反思民族弱点的战斗性杂文。巴金的《随想录》,是他学习鲁迅的最后一次重大实践。从这一点来说,巴金及其《随想录》,是超越文学范畴的。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罗季奥洛夫说:“巴金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人类。”据罗季奥洛夫介绍,到上世纪50年代末,巴金作品的俄文译本印刷总量就达到了54万册,这个数字与苏联当时一些著名作家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刘秉文教授说:“在法国,巴金是除鲁迅以外的中国作家中,作品被翻译最多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