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廖静文来宁纪念徐悲鸿大师诞辰11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6:4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昨天,长江路成了一个人的马路,这个人便是徐悲鸿。在无数招贴和十多位先生弟子营造出的仰视大师的氛围中,来宁参加徐悲鸿诞辰110周年活动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一声“悲鸿”,让人们觉得先生依然在身边。当代中国能够不称“徐先生”,而只称“悲鸿”的,只有82岁的廖静文。

  廖静文来南京已经两天了,两天里她围着紫色的披肩,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走了南京

的许多地方。“每次到南京来,我总是有很多的感想。走在很多地方,都想着,这是悲鸿曾经来过、走过的地方。”廖静文说,紫色是徐悲鸿生前最爱的颜色。1928年徐悲鸿应聘为原中央大学艺术科(系)教授、主任,直至1946年北上接掌北平艺专,徐悲鸿在中大美院共执教18年,培养了很多很有成就的学生,其个人艺术创作也达到最高峰。除抗战8年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度过的。

  谈及对徐悲鸿的情感,廖静文的深情令人感动,她把后半生的时间都放在了徐悲鸿纪念馆里。“我们徐悲鸿纪念馆有1200多幅画,绝大多数是在他去世之后捐献出来的。”廖静文说。尽管对一位老人来说,这已是不错的成绩,但老人自己觉得做的还很不够:“纪念馆盖的时候算大的,现在就小了。几个展室展不了太多的画,大概有一半的画没地方展,悲鸿收藏的千余幅唐宋元明清到近代名家的画,多数都没有展出过。我在想办法,尽可能再扩建一些。”

  《大师与大家展览》感悟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以画马闻名,后世仿作也很多。但再高明的仿品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马立不起来——昨天在省美术馆《大师与大家展览》上欣赏了徐悲鸿不同时代的十多幅奔马后,记者终得感悟。

  素描打下扎实基础

  徐悲鸿生前提倡中国的美术教育当从素描等绘画基本功练起。他自己当年就是这样亲身实践的。在展出的徐悲鸿早期素描作品中,记者看到了许多不同角度的马的素描。甚至有许多是单画马的某个部位。这些都表明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的马才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

  笔墨宣泄爱国激情

  素描只是基础,先生每一幅马都是在宣泄自己在特定时代下最真实的爱国情感。此次展出的奔马图全部是抗战期间的作品。身处抗战洪流中的徐悲鸿,以自己的声望和画作四处筹款,前线战况无时不挂念于心。在一匹匹神态各异的骏马身上,先生或愤怒或忧患或激昂的感情表露无遗。

  1941年8月10日正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在马来西亚筹款的徐悲鸿对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结果忧心如焚,便挥笔画下一幅奔跑嘶鸣的骏马,气势逼人,让人难以久立画前。另一幅马作于1942年的重庆,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时人多感抗战前途渺茫,大后方弥漫着悲观的情绪。此时,先生愤然提笔,留下一幅背对众人的苍凉骏马,题曰《哀鸣恋战斗》,表达出愿上战场激励民众的拳拳报国之心。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