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罗布人村寨”感受原始的浪漫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8:02 新华网 |
新华网尉犁10月26日专电(记者张鸿墀、熊聪茹)出乌鲁木齐南行约470公里至南疆的库尔勒市,再向东行70多公里至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秋染霜红的胡杨宁静地伫立在星罗棋布的海子旁,海子边是草木搭建的小屋。踩着沙地上橘红的胡杨落叶,远处被夕阳余晖映红的沙丘显得驯服而安详。日落时刻,夜幕渐临,沙丘环抱着海子一起入睡。偶有簌簌风起,胡杨叶落,轻扰这里的罗布人家。 这是一个仿古的“罗布人村寨”,在这里,一些坚称自己是“罗布人”后裔的居民在这个与其先民生存之地类似的地方,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着他们所继承的传统生活。 罗布人之闻名或许是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杨镰1999年的著述《最后的罗布人》,亦或是近年来罗布泊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事实上,罗布人在上个世纪初就闻名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人向导奥尔得克的带领下在荒漠中搜寻到“楼兰故城”以及“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小河墓地”。 新中国成立后,塔里木河上中游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使得下游河道日渐干涸,1972年发现的罗布泊完全干涸。不愿放弃传统的罗布人溯塔里木河迁到现今的尉犁县,或更上游的洛浦县(洛浦即罗布的不同译音),而另外一些则弃船上岸,改变自己“不耕不牧”“以鱼为食”生活,开始“放羊养牛,种粮植棉”,融入当地现代维吾尔人的生活。 墩阔坦乡50岁的阿不冬·巴拉提称他就是“罗布人”的后裔:“我的父亲一直在这里的塔里木河边打渔”,“以前打渔是自己吃,现在都供应给‘罗布人村寨’,我还给游客表演罗布人烤鱼。” 阿不冬·巴拉提坐进“卡盆”(用一根胡杨木凿空而成的独木舟)在海子里划着,张网捕鱼。斯文·赫定上世纪在罗布泊地区探险时曾拍摄到的那幅卡盆边一位罗布人怀抱一条约1米的塔里木大头鱼的场面,是很难再有了。卡盆可以新做,塔里木大头鱼几近绝迹。 阿不冬·巴拉提通常沿用古法烤鱼,沿鱼腹剖开但鱼脊相连,用细的红柳枝将鱼展平,像插上新的肋条,粗红柳枝一端沿鱼脊肉穿过,一端就插在沙土里,像是张开了翅膀的鱼压弯了红柳,正好被一小堆燃烧的枯胡杨烘烤。“除了盐,要是洒了其他调料,就不是罗布人的烤鱼”,有游客提出加点辣椒面的请求,阿不冬·巴拉提断然拒绝。 阿不冬·巴拉提种了30亩的棉花地,尽管这不是罗布人传统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在“罗布人村寨”中,阿不冬·巴拉提非常尊重游客的意见,尤其是有人提出合影的时候,毕竟罗布人早在上个世纪就从外国的探险家那里见识过照相机。 塔里木河水在沙海环抱中形成的星罗棋布的小海子和海子边上那些小屋,曾经是罗布人的世外桃源。大小不一的海子泛着长短不一的涟漪,哪一个海子曾是哪一个罗布姑娘的嫁妆?“桃源依旧在,日日新客来”,现在,人们只能从这个“罗布人村寨”追寻罗布人古老的生活,感受片刻的闲暇和原始的浪漫,然后,像罗布人一样不得不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