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a12“医疗耗材暴利”下的政府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8:57 上海青年报

  一个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花在医疗器械上的钱竟占到整个手术费用的84%。一套出厂价仅为8000多元医疗器械,经销商却以近3倍的价格即23000多元的高价卖给医院,医院再加价15%后卖给患者,此时的价格已高达26000多元。连经销商自己都说:“病人要是知道了这些,肯定会气得又犯一次心脏病!”(《青年报》10月26日)

  □马龙生笔者家属前几个月做了一个人工髋关节植入手术,全部手术费用五万多元

,而植入的人工髋关节就达三万多元,而且医保只报销四千多元。结账时,笔者百般怀疑:这个人工关节的进口价到底是多少?流通环节加价多少?为什么这么贵?尽管如此,但除了按单付账,没人给我任何答案。看了上述报道,笔者虽然没有“气得犯一次心脏病”,却也实在心绪难平。

  谁也不难看出,医疗耗材的惊天暴利,是生产商、经销商、医院三方联手,共同“做”出一个垄断利益团体,并假托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产生的。振振有词地以“供求规律”面对各种质疑之声,当是他们的不二法宝。

  但是众所周知,市场化的物价管理,需要一定的实施环境,市场化并不适用所有商品。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公益不公益,市场不市场”的体系制度,对医疗耗材实行单纯“市场化”价格管理,就是一种于理不通之举———从理论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商品的价值和供求规律。八千多元的医疗耗材,卖给患者两万六千多元,是否反映了其真实价值,我想谁都不屑做出回答;而患者在面对“生还是死”的关头时,还要面对“到哪儿都是这个价”的业内行规联手围剿。在根本无从选择的情况下,供求规律又何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此离谱的价位,根本就不能以“供求规律”来将其合理化。

  出现了不合理的离谱价位,就不能任其合理生存,政府对此就不能无所作为。具体到如何作为,笔者以为不妨从两个思路展开:一是将贵重医疗耗材作为特殊商品,彻底转变此前的市场化思路,收回价格管理权,补上管理漏洞;二是探索“公益经营”的新路子。据报道称,卫生部选择一些医疗机构,试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笔者以为,既然可以集中采购,为什么不可以由政府出面,组织以公益为宗旨的“集中经营”,以挤掉流通环节中的大量水分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