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00多万打造洋山新航路 洋山港航标配布科技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09:33 东方网

  10月25日,随着洋山港航路最后1座雷达应答器的安装完成和11座航标的抛射成功,由上海海事局承担的洋山港水域航路设置、航标建设工程的119座航标全部建成。一条崭新的、方便大型船舶尤其是外轮进出洋山港的全新航路由此诞生,为年底开港的洋山深水港提供了可靠保障。

  量身定做洋山港航标

  洋山港区规划深水岸线长达10公里,30多个泊位分别布设在小洋山岛链和大洋山岛链,岛屿间有不同走向的潮汐通道,水流的峡道效应明显,由于海况、流速、流向等情况复杂多变,加上运输船舶自身状况良莠不齐,该水域的水上交通环境非常复杂。船舶航行和锚泊都面临诸多不便。2005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建成投入使用,这一水域的航路将形成新的局面,辖区船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通航环境。要使船舶来得快,去的也快,必须改善洋山深水港周边航路的通航环境。基于这个原因,在航路出台的基础上,上海海事局量身定做了洋山港航标布设规划。

  据了解,随着洋山港年底开港进入倒计时,保障辖区通航环境的安全、便捷、畅通成为上海海事局的首要任务。由于洋山水域长期以来没有港口,来往的船舶只是过境船舶,在原先基本没有固定的航路的基础上,为与今年年底即将开港的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相配套,上海海事局设计了这项方便大型船舶尤其是外轮进港的航路配套工程,全部工程投资8000万元。据上海海事局介绍“这次整个航标设计完全是为洋山港特定水域船舶通行''量身定做''的,它设置了不同的航道等级,让不同等级的船舶能够在海上各行其道,这项航标工程也是为了在洋山深水港区打造出一条方便大型船舶进出的''水上高速路''。”在整个洋山港航标建设中,共抛设了119座灯器,其中灯船2个;灯塔2座;灯桩8个;灯浮74座;雷达应答器9个;AIS应答器5个;桥涵标18个。

  虚拟航标在海域首次运用

  据上海海事局介绍,这次洋山港航标采用的灯器全部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除了引进美国最为先进的雷达应答器外、还引进了日本先进的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这些世界一流的设备,将为进出洋山深水港的船舶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了方便国外船舶方便进出洋山港区,上海海事局在原本没有国际航线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通往公海的新航路。据了解,从洋山港水域到临海基线有66公里,其中在洋山港东面的王泽洋海域还有10多海里人工疏浚的航道,为了保证进出洋山港船舶的航行安全。今年年初,上海海事局在这条新航路的两个暗礁浅点处,特地在此设立了两个虚拟航标,这一举措也开创了国内首次设立虚拟航标的先例。由于暗礁无法设标,设立虚拟航标以后,当船舶经过这一海域时,船舶上的自动识别系统AIS会在显示屏中识别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途经的国际航行大船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国内海域首次使用AIS应答器

  洋山港水域的航标采用了灯船、灯浮、灯桩、灯塔组成了视觉航标导航系统。航标装了AIS应答器后,当船舶途经这一海域时,会准确地将该航标的助航信息传递给船舶。AIS应答器在国内海域中首次使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应答器,他的电池也采用了环保能源――太阳能,它可靠性强,寿命可提高到8-10年,所有的航标利用卫星授时,同步闪烁。之前我国航标采用的全部是一次性电池,它的缺点是电源不稳定,电池的寿命短、更换消耗大,而且对环境也有污染。AIS应答器的应用将为船舶提供更为及时的助航信息。

  洋山港区与上海港首次衔接

  

  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上海海事局自行投资400多万,在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40多公里的海域中新增了11作航标,在原有的金山航道,实行了分道通航,减少了洋山港与金山港航道交汇处的风险。目前洋山港区通往上海港的三条通道已经全部衔接,洋山港区已经成为上海港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后来往上海港和洋山港区的船舶将分别可以从这三条通道中进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助导航系统的完工,将为中外船舶进出上海港、洋山港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据悉,在整个洋山港航标建设中,上海海事局还分别建了6个雷达站,一个控制中心,使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雷达链。同时在花鸟山等地分别建了4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这些系统能同时跟踪1000多个目标,进出洋山深水港船舶的船名、船公司、船速,始发港、目的港都一目了然,先进的导航设备覆盖了整个洋山水域。119座视觉航标打造了进出洋山港方便之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