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4:16 红网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这种认识上的飞跃,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获得新的战略性推进。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能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明了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责任。那么,要怎样才能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呢?我体会,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着眼于形成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

  “和谐”是人们追求和获得幸福所必需的生存环境和理想状态。“和谐社会”,顾名思义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无论是强调“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为支持,崇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儒家思想,还是以“和合众缘”为宗义,强调“和尚”——即“以和为尚”的佛家思想,都表达了和谐的主张。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但正如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称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样,和谐是“和而不同”,是矛盾的统一和均衡,真正的和谐是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和谐是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是不同意见相互切磋,是不同的要素共生共进。历史上的和谐观,把和谐单纯地理解为没有差异的同一,因而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梦想。在社会生活多样、多变、多元的今天,要把这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好向往变为现实,引导全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一,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前提。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只有不断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强基固本,才能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提供根本的思想保证。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难以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意志,就无法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丧失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因此,构筑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扎扎实实地做好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党心、民心。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答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澄清模糊认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善于把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实际工作,不断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熔铸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重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社会活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凝聚人心,熔铸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我们要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只有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要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构筑科学的和谐理念是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五个统筹”,就是要解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之间的不同步,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就是要解决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不平衡。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谐社会建设,而科学发展观又把和谐社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构筑科学的和谐理念,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努力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着眼于形成和谐社会的公共道德体系,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规范作用

  和谐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境界。这种“不逾矩”的“从心所欲”,这种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纪律约束的自由,都说明和谐社会是一个行为规范的社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有条”才“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社会才会井然有序、相安无事。社会规范多种多样,既有刚性、强制性的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也有柔性的、非强制性的道德、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强制性的规范固然有效,但非强制性的社会规范,能内化到心灵深处,更具有长效的功能。因此,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规范作用,是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完善道德规范,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夯实思想道德基石。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一是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推动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信用体系。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第二,发掘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文化条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贵和”的伦理道德思想,深深植根于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掘这些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一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整合其他各种文化,抵制和消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着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创作生产出更多倡导和谐理念、讴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产品。二是要坚持重心下移,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要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服务困难群体,多生产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他们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做到活跃基层、服务群众。要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拓展基层文化活动空间,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建设一支不走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基层文化的活力。

  第三,精心设计载体,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搞好文明创建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一是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把建设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作为重要载体,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切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倡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创建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二是要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主题鲜明的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社会观,增强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

  三、着眼于形成和谐社会的平衡运行机制,发挥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跨越期,这是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期。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快速发展的经验,也有因为应对不当而陷入发展陷阱的失败教训。如何构筑社会平衡运行机制,有效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的因素,是摆在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宣传思想工作责任重大。

  第一、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要从引导社会舆论来切入。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舆论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工具,又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因此,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一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坚持正确导向,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其它报刊,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的运用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二是必须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满腔热忱地发现和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先进人物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舆论监督要做到客观公正、事实准确,要加强对重大群体事件报道的管理,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准确发布信息。对于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不利于增进社会团结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等等,要敢于曝光、批评和揭露,弘扬正气,鞭挞邪气,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二、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支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方面。习凿齿论曰: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不礼张松而天下三分(《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如果把战国和三国时期的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简单归结为齐桓公和曹操的衿持自伐,似乎有失公允。但人际关系的融洽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亦可见一斑。当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矛盾也逐渐复杂化。比方说,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诱发对旧体制的眷恋情绪,感到今不如昔。这种眷恋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很可能同“左”思潮相结合,从而成为影响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各阶层的代表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它所代表的特殊阶层利益的理论表达,使改革决策的理论环境趋于复杂,以至影响到决策,以至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协调之外,额外地增加了思想理论层面的协调负担;各种思想文化方面的碰撞十分激烈,特别是国外的一些思潮传了进来,对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措施的确定、改革的实际进程都会产生影响。在这方面,这种碰撞突出地表现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操作不当,就会出现全盘西化,或者出现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所有这些,都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去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一方面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沟通渠道,使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有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讲究工作方法,尽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第三,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要从整合社会资源来立足。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来整合社会资源?我理解,一是要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版面留给群众。要做好各项社会协调工作,既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又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多办利民之事。要通过组织科技、文化、卫生等“五下乡”等活动,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帮助服务群众,想方设法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转变思路,创新手段。要利用自身优势,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上下功夫。要善于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宣传力量、宣传手段,最大范围地调动各有关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娄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稿源:红网)

  (作者:童名让)

  (编辑:刘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