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家口一小伙北京开通热线倾听民工心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2:19 燕赵都市报

  本报张家口电(记者刘雅静通讯员李荣)“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征途中,你肯定会遇到困惑、烦恼甚至失败,请不要气馁、不要回头,010-62829859的主人在用他微薄的力量支持着你。”这是在北京打工的张家口小伙陈军印在他的“烦忧热线”名片上的广告语。陈军于2003年11月在北京开通了这一专门倾听农民工心声的热线———“烦忧热线”,每天都要接听十几个甚至更多的电话。虽然陈军不能为倾诉者提供更为实际的帮助,但是他用自己那颗火热的心温暖着民工兄弟一颗颗心灵。

  陈军出生于张北县察北管理区沙沟乡丁家梁村。因家穷父母供不起3个孩子同时念书,17岁的他初中一毕业便辍学外出打工。最初来到北京的一家砖厂,在那里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多月,而黑心老板只给他报销了来时的10元路费,无奈的他只好背着行李又去了保定一家工厂。在那里干了一阵子活,依然没拿到一分钱报酬,被逼急了的陈军带领工友们一起闹罢工,结果别人都拿到了工钱,唯独没有他的份儿。返回老家后,陈军开始思索像自己一样的村民今后的路该咋走。1997年,经过认真调研、反复思考,他写出了第一篇作品《丁家梁农民现状调查》。文章用一万多字表达了他对家乡农民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展望,将文稿递交当地政府后,他再一次外出打工。他和母亲在北京海淀区肖家河承包了两亩多菜地。

  距离陈军北京租住处不远有一个由十几位来京打工的小伙子创办的民间社团组织“农友之家”,专为外来打工农民组织义务演出、开展义务培训,并办有《社区快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军走进了“农友之家”,成为其中一员。在为《社区快报》写稿过程中,陈军经常遇到许多务工者向他述说心中的烦恼与忧愁。而经过他的开导,这些人很快就变得开朗起来。他一下子来了灵感:我为什么不办个热线电话,专门倾听农民打工者的心声呢?2003年11月,“烦忧热线”正式开通,并一天天地热了起来。

  由于一心想着热线的事,家里种的菜经常不能及时采摘,影响了收入不说,每月还得多付100多元的电话费。面对人们的不解,陈军说,来城市打工的农民,远离家乡亲人,痛苦和寂寞时时伴随着他们。如果自己的寥寥数语能够使他们消除寂寞与痛苦,即使做点牺牲也心甘情愿。

  陈军的“烦忧热线”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2004年5月以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国内各大媒体相继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为他拍摄了纪录片《特种农民》。

  今年1月份,由他倡导组织的“农民工健康与文化”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5月1日,陈军还在北京志愿者协会注册了“志愿组合”组织,吸纳了更多的愿意帮助农民朋友的志愿者,尤其是在法律方面还得到了政法大学研究生的援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