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文明行政”到“科技执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5:19 华商网-华商晨报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红色的实木地板,半人高的《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流程》塑胶指示牌就挂在一进门抬头可见的大墙上,办理案件的流程一目了然。一名挂着协勤肩牌的女性微笑着站起来:“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儿?”

  无法想像,这栋整洁明亮的二层办公楼,不久前还是一座灰尘和蜘蛛网密布的废弃锅炉房。

  “这只是我们的‘四个联动’———从文明行政向科技执法转化的一部分过程。”皇姑区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马吉军作出了自己的总结。

  一年前,一份皇姑区行政执法局的内部备忘录如此陈述:

  “……按照职能建立科室的条条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比如,按照条条管理的格局,管理规划的不管环保,环保中队发现拆改房屋结构、各职能科室发现违章占道经营都视而不见。因此管理不到位、人员能源浪费现象明显暴露。”

  执法工作的诸种弊端到了纠正的时候。2005年3月18日,《关于推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的实施方案》作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下发,推广到全市实行。各区一般将勤务区中队安置在各个街道办事处,如此独立、规范、统一且硬件设施完备的行政执法勤务区设置,全国仅皇姑区行政执法局一家。

  从谩骂到端茶

  皇姑区崇山中路37号楼是原沈阳教学仪器厂的职工楼。1986年落成时,就在临街的二楼平台上留了一排架子,供二楼的14户人家搭建小房。有些人家把水龙头、煤气灶都挪了出来,足足占地近20平方米。

  2005年7月,随着皇姑区行政执法局勤务区中队的进驻,这些违建开始成为被拆除的目标。“刚开始去,老头老太太干脆就不给开门,敲门敲急了还在里头开骂。我们也没办法,干挺着。”一名当初参与工作的执法队员苦笑道。

  不久,老人们发现这回的执法不一样了。这回有了常驻的勤务区,熟面孔、熟声调,说的都是诚诚恳恳的道理,你还能一直关着门?来了七八趟之后,老人们开始给执法队员开门,有位老大妈还捧上了茶水。

  2005年8月中旬的一天,14户人家一起动手,同日拆除。

  “执法局真是扎下根了”

  勤务区进驻后,执法中队有了充分的时间走进社区、了解深入,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一阵风”式执法。

  34岁的马金艳几年前到市内租房居住。丈夫去世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拆违建时,辽河———龙江勤务区中队了解到这家人的情况,随即结为“亲戚”。

  “以前在街上看着执法局的,都挺紧张;谁知道今天跟人家能攀上亲戚……”马金艳的眼泪又下来了。

  铁路西社区党委书记王苹说,“这回有了勤务区,执法局真是扎下根了。”

  “原来执法管这么多事儿啊”

  独立勤务区的设置,对于拉近执法局同市民的距离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三洞桥———克俭勤务区中队队长孙剑峰回忆:勤务区落成几天后,勤务区中队在附近最大的一个居民小区———也是违建拆除任务较重的小区门口摆起了“现场办公点”,当场对居民们进行普法知识教育。经过执法局“做到家门口的工作”,居民们恍然大悟:“原来执法局管这么多事儿啊,那以后附近工地再扰民,找你们好使不?”“野蛮装修搞得四邻不安,你们能不能管管?”“当然!”执法队员们的回答透着自豪。

  资料显示:自从中队进驻勤务区以来,对执法的投诉大大减少,从前一部分居民对执法队员的误解、偏见正在逐步消除。

  “四个联动”:执法工作的长远目标

  一种担心随之出现:一旦协勤出现问题怎么办?在去年给全局执法车安装GPS系统后,2005年8月15日,皇姑区行政执法局又在区内重点地段安装“电子眼”,在全国行政执法管理中首开先河。协勤人员没有处罚权,正式执法队员也不能直接收取罚款,真正实现正规化管理、罚缴分离。

  有了GPS和电子眼,防止不测事件、处理市民投诉的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和调控全皇姑区的10个勤务区,可以很快确定方向路线和方位,勤务区中队3分钟内抵达现场。

  “四个联动”,皇姑区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马吉军提出了执法工作的长远建设目标。

  一是指挥中心与勤务区联动;二是督察与协勤联动;三是市民与政府部门联动,拉近老百姓与执法局之间的距离;四是科技与执法联动,“从原先的‘粗暴执法’向‘文明执法’转变的过程中,真正与科技结合,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真正体现。”马吉军如是说。本报记者冯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